拾遗子 第93章 神异篇·丙·神商录

作者:拾遗士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6-09 11:26:5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拾遗子·神异篇·神商录》收录了管仲、范蠡、吕不韦、白圭、子贡的部分事迹与传说。

【管仲·市场】

管仲从小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知道市场的规律与变化。

有一年大旱,齐国的粮价暴涨,富户则是在囤积居奇。管仲发现富户缺少过冬的棉衣,而邻村的纺织匠的布帛滞销。管仲便用麻布来抵押以赊购布匹,再低价卖给富户以换取粮食,并在城外施粥救济饥民。

此事引起齐国国君的关注,召见他时,管仲提出设立常平仓,丰年储粮、灾年平售的策略。国君认可了他的才能,所以委托管仲以市场管理的重任。

管仲上任后规范交易、建立储备体系,让齐国市场稳定,国力渐强。

【管仲·管鲍】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寒,与鲍叔牙一起经商。分红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从不认为他贪心,知道他是因为家里穷。

后来,两人一起从军,管仲在战场上表现得比较退缩,别人讥笑他胆小,鲍叔牙却明白他是因为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顾。正是鲍叔牙的这种理解和支持,让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辅齐】

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管仲辅佐公子纠,曾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差点让小白丧命。后来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本想杀了管仲,但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重用,必能助齐国成就霸业。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强国】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经济上,他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征收不同的赋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设立盐铁专卖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政治上,他改革行政体制,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个,士农之乡十五个,使百姓各安其业,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他推行兵民合一的制度,平时百姓务农,战时则出征作战,提高了齐国军队的战斗力。经过一系列改革,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管仲·尊攘】

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崇周天子,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当时,周天子虽然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但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

管仲通过尊王,使齐国在政治上占据了有利地位,同时联合其他诸侯,共同抵御戎狄等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犯。例如,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帮助邢国和卫国抵御狄人的进攻,并为它们重建都城。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齐国的威望,也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和文化传承,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范蠡·灭吴】

范蠡与文种一同辅佐越王勾践。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范蠡建议勾践忍辱负重,向夫差求和,并随勾践入吴为人质。

在吴国期间,范蠡忍辱负重,帮助勾践度过艰难岁月,最终使勾践得以回国。

回国后,范蠡与文种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增强越国国力。同时,范蠡还向勾践进献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夫差,迷惑夫差,削弱吴国国力。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发动对吴国的战争,一举灭吴,最终导致夫差自杀。

【范蠡·功退】

越国灭吴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是决定功成身退。他写信给文种,劝文种也离开越国,信中说: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最终被勾践赐死。而范蠡则带着西施,乘舟浮海,离开了越国,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范蠡·聚散】

范蠡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他带领家人辛勤劳作,垦荒种地,兼营渔业和商业,没过几年,就积累了数十万财产。

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就请他做齐国的国相。

范蠡叹息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分给亲友和乡邻,只带着一些轻便的财宝,离开齐国,来到陶地(今山东定陶)。

在陶地,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个理想的经商之地,于是他在此定居下来,自称陶朱公。

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进行商业活动,预测市场行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没过多久,又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富翁。

然而,范蠡并没有将财富据为己有,而是多次将财富分散给贫困的百姓和需要帮助的人。他的三聚三散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佳话,被后人视为智慧和品德的象征。

【吕不韦·居奇】

吕不韦本是卫国的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因其母夏姬不受宠,所以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生活困窘。吕不韦却独具慧眼,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决定进行一场政治投资。

他先以金钱资助异人,改善其生活条件,并结交宾客,提高异人的声誉。同时,吕不韦又前往秦国,通过贿赂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说服她收异人为养子。

最终,在吕不韦的精心运作下,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后来顺利登上王位,即秦庄襄王。

【吕不韦·文信侯】

秦庄襄王即位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情,任命他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其子嬴政即位,即后来的秦始皇。

嬴政年幼,吕不韦继续担任丞相,掌握着秦国的军政大权,被尊为“仲父”。

在这一时期,吕不韦广纳门客,多达三千人。他让门客们著书立说,编纂了《吕氏春秋》,并将其公布于咸阳城门,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势和文化影响力。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吕不韦·自尽】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开始亲政,吕不韦与嬴政母亲赵太后之间的私情成为隐患。

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便将嫪毐献给赵太后,以转移嬴政的注意力。后来,嫪毐谋反事发,吕不韦受到牵连,被免去丞相之职,遣往河南封地。但吕不韦在河南仍与各国诸侯使者往来频繁,嬴政担心他会发动叛乱,于是写信给他,斥责他对秦国没有实际功劳,却拥有巨大的权势和财富,并将他流放到蜀地。

吕不韦深知自己大势已去,害怕最终被嬴政处死,于是喝下毒酒自尽,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白圭·贸易】

白圭在魏国时,正值魏惠王在位。当时魏国的水利工程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各地物产差异较大。

白圭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他根据市场需求,将不同地区的物产进行收购和贩卖。

例如,他会在粮食丰收的地区收购谷物,然后运往粮食短缺的地区出售;同时,将其他地区的特色手工业品收购后,卖到需要这些商品的地方。

通过这种地区间的贸易活动,白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白圭·时机】

白圭善于把握市场时机。他认为,商业活动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一样,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在丰年时,他预测到粮食价格会下跌,就大量收购粮食,同时抛售丝、漆等货物;而在灾年时,粮食价格上涨,他就出售粮食,收购皮革、帛等物资。

他还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理念,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廉时,他就趁机买入;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他就及时卖出,这种独特的经营策略使他在商业竞争中屡屡获利。

【白圭·培植】

白圭不仅自己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非常注重培养商业人才。他招收了一些弟子,传授他们商业知识和经营技巧。

他要求弟子们具备“智、勇、仁、强”四种品质,既要有智慧,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要有勇气,敢于果断决策;要有仁爱之心,诚实守信,不贪图暴利;要有坚强的意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

白圭的这些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为后世商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子贡·赎人】

鲁国曾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若有人能将其赎回,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回国后却拒绝了国库支付的赎金,因为子贡觉得君子助人为乐,不应该索要报酬。

孔子得知后,对子贡说:“端木赐,你这样做就不对了。圣人做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从而影响百姓的行为,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个人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不接受赎金,那么以后鲁国人就不愿意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

子贡听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虽然看似高尚,但可能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于是接受了孔子的教导。

【子贡·商机】

子贡对市场行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善于观察各国的政治局势、农业生产状况以及百姓的生活需求,从而预测商品价格的涨跌趋势。

例如,他会根据不同地区农作物的收成情况,提前判断粮食价格的变化,在粮食丰收地区低价收购,运往粮食歉收地区高价出售,通过地区间的供需差异获取丰厚利润。

而且,子贡还能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发现新兴的商业机会。

当时一些手工业产品逐渐兴起,他迅速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经营各类手工业制品,如匹缎、陶器等,满足了市场对多样化商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子贡·助孔】

子贡在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等活动中,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孔子很大帮助。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旨在传播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寻求能够实现理想政治的机会。

然而,周游列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一行人在途中的衣食住行、聘请车马、租赁住所等开销。

子贡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在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他深知老师孔子的理想和抱负,也明白周游列国对于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慷慨解囊,用自己的钱财资助孔子及其弟子的行程。

当他们途经一些偏远地区,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时,子贡会利用自己的财富购买所需物品,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一些地方,他们需要长时间停留来与当地的官员、学者交流,子贡也会出资租赁合适的场所,为孔子及其弟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正是因为有子贡在资金上的支持,孔子及其弟子才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周游列国的行程,使得儒家思想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传播和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