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听完,连连点头:“好主意啊,这样就不愁果树缺水了。”
日复一日的劳作,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九月已至。忙活了差不多一个月,后山焕然一新。
山顶上,一个一百平方米、高一米五的水池巍然矗立。山坡上,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将整个山体分割成无数小块。每片地差不多有一百多个平。
这是孙青山借鉴后世高速路护坡的方式,改进而来的。他站在山坡上,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能防止大雨冲刷,保护土壤了。”
孙青山的新家,至此算是完成了大半。主体已成,接下来就是栽植果木,种植野枣作篱笆。
就在这时,欧德胜、小柱和铁汉三人来到孙青山家。
“青山,几时搬去新居所?”欧德胜笑着问道。
孙青山抹了把额头的汗,说:“明日我去请高人挑个良辰吉日,挑个好日子就搬。”
东山坡的新家经过一个多月的烘烤,加上夏季高温,如今已经干透,随时可以入住。
“找好日子后说一声,咱们过来给你当搬运工。”欧德胜拍了拍孙青山的肩膀。
“放心,少不了你们的。”孙青山哈哈大笑。
谈妥了搬迁之事,几人又聊起了进山的计划。自从开春后,孙青山忙着盖房子,他们已有好几个月未曾入山狩猎了。
“明儿个一早咱就上山割蜜,不过夜说走就走。”孙青山提议道。
欧德胜皱了皱眉:“当天回是没问题,只是屯子附近的蜂巢都被人割了。前两天我看到猪娃、铁虎他们割了二十多斤蜜回来。”
孙青山不以为然:“这周边的蜂窝不够劲,咱们直接进深山,找椴树林去。”
神龙山最出名的就是椴树蜜,堪称新东北三宝之一。
“青山哥,椴树林好找,这蜂窝该去哪寻啊?”小柱挠了挠头,问道。
欧德胜笑着解释:“直接找蜂巢是麻烦,不过咱们能寻找蜜獾和黑熊的足迹。只要找到它们活动的范围,准有蜂巢。”
孙青山点点头,补充道:“寻蜂也是门讲究活。老练的寻蜂人懂得靠观察工蜂飞行来定位蜂巢。在山区,工蜂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觅食与守护地盘。”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着远处的山林继续说:“咱们能够留意工蜂的飞行轨迹与升降,探寻它们的活动规律。若是发现工蜂在某片区域不断盘旋,那片地界八成有蜂窝。”
小柱和铁汉听得入神,连连点头。
孙青山转过身,笑着说:“此外还能搜寻蜂巢遗迹。在深山老林的树干或石壁上,说不定能瞧见几处蜂巢的痕迹,譬如工蜂用树皮或泥土筑造的蜂洞。这些遗迹或许就是找到蜂窝的关键,顺着找就行。”
“所以,用心留意即可,找到蜂巢并不难。”
欧德胜拍了拍小柱的肩膀:“听明白了吗?明天进山可得睁大眼睛。”
小柱憨厚地笑了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找。”
铁汉一直没说话,这时突然开口:“青山哥,你说的这些方法,是从哪学来的?”
孙青山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些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我小时候跟着爷爷进山,学到不少。”
铁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再多问。
夜幕降临,几人又聊了会儿明天的计划,这才各自回家。
孙青山送走朋友们,站在院子里深吸一口气。明天就要进山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收获。他抬头望着满天繁星,心中充满期待。
这片大山,还有多少秘密等着他去发现呢?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孙青山就起床了。他简单洗漱后,开始准备进山的装备。背包、水壶、干粮、砍刀、绳子……一样样检查,确保齐全。
正当他准备出门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青山,准备好了吗?”是欧德胜的声音。
孙青山打开门,看到欧德胜、小柱和铁汉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来得挺早啊,”孙青山笑道,“进来喝口水,咱们就出发。”
四人简单喝了点水,便踏上了进山的路。
初秋的山林,空气清新,树叶开始泛黄。晨雾还未散去,给整个山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住,咱们要找椴树林,”孙青山边走边说,“椴树的叶子呈心形,树皮灰褐色,有纵向裂纹。”
小柱和铁汉认真地点头,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树木。
走了约莫两个小时,山路越来越陡。孙青山停下脚步,转身对大家说:“休息一下,喝点水。”
四人坐在一块大铁汉上,喝水的同时也在观察周围的环境。
突然,欧德胜指着不远处说:“你们看,那是不是椴树?”
孙青山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几棵叶子呈心形的大树。
“没错,就是椴树,”孙青山兴奋地说,“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
四人快步走向椴树林。随着深入,椴树越来越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现在要注意观察蜜蜂的活动,”孙青山提醒道,“还有,看看地上有没有熊的脚印。”
大家分散开来,仔细搜寻着蜂巢的踪迹。
不一会儿,铁汉突然喊道:“青山哥,这里!”
其他三人快步跑过去,只见一棵大椴树的树干上,有一个巨大的蜂巢。
“好家伙,这蜂巢起码有五六斤蜜,”欧德胜惊叹道。
孙青山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说:“大家小心点,我来割蜜。”
他从背包里拿出防蜂服和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近蜂巢。
其他三人在旁边警戒,防止有野兽靠近。
孙青山熟练地用烟熏驱赶蜜蜂,然后用刀子小心地割下蜂巢。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终于成功地取下了蜂巢。
“成功了!”小柱兴奋地喊道。
孙青山笑着说:“别高兴得太早,这只是第一个。咱们继续找,争取多找几个。”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四人又找到了三个蜂巢。虽然比不上第一个那么大,但也都有三四斤蜜。
“今天收获不错,”欧德胜满意地说,“咱们该回去了,天快黑了。”
孙青山点点头:“是该回去了,不过回去的路上也要留意,说不定还能再找到一两个。”
四人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开始往回走。路上,他们有说有笑,讨论着今天的收获。
“青山哥,你说咱们这次能卖多少钱?”小柱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