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是聪明人,原先陪嫁名单里定的就是她。
只是她知道太多贾府内宅之事,再加上舍不得老太太,这才把机会让给晴雯。
如今得了明昀之命,关键时候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这边林黛玉来了:“臣女拜见成王殿下。”
“免礼。”
明昀示意林黛玉坐下:“本王常常听父皇说起你父,言他在扬州的作为,多有感叹。
你可有时常去信,给你父问安?”
林黛玉答道:“倒也是去了信的,只是不多。”
“这哪能行啊?”
明昀道:“林盐政在扬州为国事操劳,你可要时常与他通信,说说自己的情况。
读了哪些书,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都要与他分享。
否则传出去,还以为国朝虐待功臣之女,传出去不好听。”
说罢,明昀转头对鸳鸯道:“改日和老太太说,让她盯着点,起码一个月去信一封。
本王到时和父皇请旨,可用朝廷驿道传信,稳妥一些。”
鸳鸯拱手称是,表示自己记下了。
明昀又对林黛玉说道:“若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可差人来成王府找本王,能帮的本王一定帮。
林盐政为国事操劳,本王既为贾府之姻亲,也合该照顾好他女儿。”
这话说的,和三国时期那个阿瞒说的汝妻女吾养之,汝勿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黛玉拜谢:“多谢殿下关照,臣女感激不尽。”
她的内心有些小小的颤抖,没想到自己和明昀的第一次对话,会是在这个场合以这样的方式展开。
想着想着,又想到远在扬州的父亲,不由自主的流出了眼泪。
贾元春见状连忙递过手帕:“妹妹这是想父亲了,好在殿下关照,日后可常常通信往来。”
林黛玉再次拜谢,才由丫鬟搀扶着下去了。
看过戏,又用过晚膳,明昀和贾元春也该回去了。
在门口明昀还拉着贾宝玉的手恋恋不舍:“宝玉,日后有空可来成王府坐坐,本王可要好好考教你的学问,看看你有没有进益。”
贾宝玉怔怔的不说话,后脑勺就挨贾政了一巴掌。
“孽畜,殿下在问你话呢!”
贾宝玉身体一颤,只能拱手答应:“多谢殿下,宝玉必然用功读书,不让殿下和娘娘失望。”
“这就好这就好。”
明昀满意的点点头,和贾府众人挥别,坐上马车回府去了。
贾元春今日是高兴极了,回门看望家人,丈夫又疼爱自己的胞弟,对祖母和家父都礼敬有加。
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时候了,再有估计就是为丈夫诞下子嗣的那个时候了。
“爷,今日凤嫂子来找我说,祖母有意让迎春探春其中一人嫁进王府,爷可中意哪个?”
“你的意思呢?”
“妾身自然是同意了的,若殿下喜欢,妾身可安排此事。”
明昀握着贾元春的柔夷道:“不急不急,若是传出去,旁人还以为爷贪花好色呢!”
说罢,明昀在贾元春耳边悄悄的说上一句。
贾元春登时羞得脸颊通红:“爷,妾身不来了。”
“那怎么行?爷我就爱这一口,回去咱们就试试……”
且不说明昀和贾元春试了什么姿势,待到第二天,明昀又陪着秦可卿一起回门。
相比奢华的荣国府,秦府显得寒酸许多。
明昀也知道秦府为了这桩婚事几乎掏空了家底,于是命人挑了许多赏赐的珠宝玩物,又装了五大箱一起送过去。
秦可卿虽然非常感动,但还是说道:“爷,这些东西怕不是犯忌讳?”
“这有什么?”
明昀道:“若是皇家娶一女子让人破产,这皇家颜面何在?”
虽然说娶秦可卿的时候,内廷还专门送了聘礼。但那些聘礼又被加入嫁妆里,随着秦可卿来到成王府。
秦家是忙活一顿什么都没留下,还倒贴进秦家的积蓄。
所以明昀说的倒也不错,若不补贴秦家一些,传出去这话也不好,宫里也脸上无光。
在秦府就没贾府那么多事了,秦业为官本就胆小谨慎,对明昀那也是恭恭敬敬的。
秦钟的性格也是软弱,对于明昀安排他到荣国府和贾宝玉读书一事也没有任何抵触。
更何况他在大婚那日也是见过贾宝玉的,两人相谈甚欢。如今能和宝二爷一起读书,正合他心愿。
明昀则认为,相比贾宝玉,秦钟有些可取之处。因为秦业管教还算严厉,秦钟读书也是上进的。
虽然性格有些软弱,但男人嘛,总是要成长的,历练一番总能有所收获。
同在工部坐衙,明昀自然和秦业聊起工部的部务。
明昀道:“前日里,李老尚书和本王聊起工部之事,说工部尚缺银两。本王想了几个法子,正好请你帮本王参详参详。”
说罢,明昀就把自己的蜂窝煤和奢侈品煤计划和秦业说了一番。
秦业道:“若这蜂窝煤真有殿下所说之效果,倒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明昀也道:“此事须得保密,等明日回工部坐衙,需得找几个工匠实验一番,展示效果。”
“下官倒是有几个靠得住的人选,保证消息不会透露出去。”
“那就好,有劳你了。”
蜂窝煤一事虽然能短暂解决工部缺银一事,不过也改变不了国家财政紧缺的问题。
大夏朝是银本位制度,辅以铜钱作为货币。但华夏大地自古以来缺银缺铜,因此长期以来处于一个通货紧缩的状态。
有经济学家说过,为什么宋朝明明经济发达,中央朝廷依然入不敷出,最大的原因就是钱不够。
而且宋朝权贵阶层对铜制品有一种痴迷的爱,因此很多铜钱刚在世面上流通,就被人拿走融掉造了铜器,以至于铜钱越来越少。
这个分析有道理,但宋朝的情况不适用于大夏朝。
核心本质依然是华夏大地境内缺少金银铜矿,导致经济发达之后的经济总量和货币总量的矛盾愈发凸显。
历朝历代没少为此烦恼,于是搞出了交子、宝钞等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的纸币。但结果是更糟糕货币贬值问题,交子宝钞都失败了。
前明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虽然被大夏朝的朝臣们批评,但实际上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钱荒问题。
明面上说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但那是为了堵住一众读书人的悠悠之口而已。
看一个人一件事,不要看他明面上说的是什么,而是要看他具体做的是什么事。
那郑和找钱找到了吗?找到了,他曾到达东非,也和阿拉伯人贸易得到了一些黄金。
但找钱的任务却依然失败了,因为当他到达东非海岸的时候,那里的黄金就已经支撑了古埃及、罗马、阿拉伯等强盛一时的帝国发展了几千年,所以早就开采殆尽了。
而作为一个农业立国的国家,出了一个朱棣这样的皇帝已经是异类。他没有收获,华夏人大航海的希望就此胎死腹中。
但明昀知道,国家的一切问题实际上都可以说是钱的问题。不管是钱不够,还是分赃不均,都可以说是钱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以农业立国谈钱太俗,拿种地总可以吧!
把美洲大片肥沃的土地扔给西方人太可惜了,还得是让具有种地天赋的华夏人来。
上层有钱,下层有地有粮,剩下的都是小问题。
所以大航海迟早还是要玩的,东非不行有南非,南非不行还有南北美洲。尤其是澳洲,不止有金矿,更是有高品质的铁矿。
更何况那里地方那么大,怎么样都能发展起来,简直是上帝……不对,是佛祖和玉帝赐予的应许之地。
当然了,这一切都需要他能掌握国家权力才能推行。
而眼下嘛,倒是有几个近在眼前很好的地方可以去试试看。
只是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才行,否则容易横生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