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下 第62章 意料之外的事情

作者:赵墨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6 15:27:4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翌日清晨,刘永德早早地来到了正阳门外。

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挑夫,他们原本靠挑柴为生。不过随着柴火生意被蜂窝煤冲击,许多人未来会因为活计而发愁。

刘永德站在一块高石上,高声喊道:“诸位乡亲,刘记煤行现招募挑夫,每日工钱三十文,包一顿午饭!有意者速来报名!”

话音刚落,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三十文一日的工钱,在神京城中已算不错,更何况还包一顿饭。很快,刘永德面前就排起了长队。

“东家,我力气大,能挑一百斤!”

“东家,我在南市干了十年挑夫,熟悉每一条街巷!”

刘永德笑着点头,一一记下他们的名字和住址。不到一个时辰,他就招到了五十名精壮的挑夫。

不是不想招募更多,只是生意刚铺开,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诸位,今日就开始干活。每人先领二十块蜂窝煤,走街串巷去卖。卖出一块,提成一文钱,卖得多,赚得多!”刘永德高声宣布。

挑夫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摩拳擦掌。他们原本就是靠力气吃饭的人,如今有了新的生计,自然干劲十足。

很快,神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多了许多挑着蜂窝煤叫卖的挑夫。他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引得百姓们纷纷驻足购买。

“蜂窝煤,十文一块,耐烧又便宜!”

“大娘,买一块试试?保准比柴火好用!”

经过昨天购买蜂窝煤的百姓们试用,蜂窝煤早就顺着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在南市这片地传开了。

“张婶子,这煤真不赖!一块能烧小半天,还没烟!”

“李大哥,我家灶上试了,火旺着呢!”

如今见有人送货上门,百姓们更是乐意尝试。一时间,蜂窝煤的销量再次暴涨。

口碑效应下,蜂窝煤的销量迅速攀升。不到晌午,挑夫们纷纷回铺子补货刘记煤行的存货售罄,刘永德再度到工部作坊进货。

负责此事的赵主事很好奇:“刘掌柜,你前日进的货都卖完了?”

刘永德道:“已经售卖完了,眼下我铺子里全是等货的挑夫和百姓,我要再进货。”

有收入上门自然是好事,赵主事立马批了一批蜂窝煤给刘永德拉回去,蜂窝煤再度开始火爆销售。

刘永德感受到了朝中有人好办事的好处,这生意如此火爆,也不见蛟龙帮来砸场子。

他甚至看见南城兵马司主动派出兵丁来维持秩序,这在以往可是很少见的情况。

想来也是,听说蜂窝煤之事是成王殿下一手策划的,有朝廷认可和背书。蛟龙帮还算聪明,没敢作乱,不然十个蛟龙帮也给他扫平了。

说起来,成王殿下刚开府成婚不久,似乎很年轻。

刘永德想起那位大人年轻得可怕,不由得联想到一种可能,难道那位大人就是……

刘永德不敢说出那位大人的名字,但他几乎确定了那位大人的身份。

此时刘永德内心里想要爆一句粗口:直娘贼,原来老子抱的大腿这么粗。

随着刘记煤行的生意铺开,蜂窝煤的销量一日高过一日。

刘永德很快扩张了自己的生意规模,他不止在南市多增设了三个铺面,还在东市和西市新开了两家铺面。

与此同时,走街串巷的挑夫队伍也迅速增加至千人。他们挑着蜂窝煤,在那些小街小巷子里叫卖,效果相当不错。

因为蜂窝煤的使用效果相当好,早在把百姓的口口相传声中流行在神京城的家家户户。

直到这个时候,神京城的柴火行业才受到了大规模冲击。

神京城的柴行一片愁云,掌柜和伙计们唉声叹气。

南安郡王府的管事胡宏匆匆赶到郡王府书房,向郑思齐禀报:“王爷,今日柴行生意跌了七成,再这样下去,咱们的铺子怕是撑不住了……”

郑思齐面色阴沉,手中捏着一块乌黑的蜂窝煤,半晌才道:“此物成本几何?可曾打探清楚?”

胡宏苦笑:“工部将配方捂得严实,咱们的人只知道是用煤末混了黄土,但具体比例却试不出来。

况且……如今满城都是刘记的挑夫,价格压得极低,咱们就算仿制,也争不过啊。”

郑思齐冷哼一声:“争不过也得争!去告诉柴行的掌柜,明日开始,柴价降三成。

另外,派人去查查这刘永德的底细。”

胡宏欲言又止,最终低头应下。

另一边,成王府内。

明昀听完蒋子涵的汇报,轻笑一声:“郑思齐倒是沉得住气,竟没直接找刘永德的麻烦。”

蒋子涵道:“南安郡王府素来谨慎,怕是顾忌工部背后有殿下撑腰。”

明昀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刘永德如今如何?”

“他动作很快,已在东西两市租下铺面,还雇了挑夫走街串巷叫卖。”

蒋子涵笑道,“此人确实有些本事。”

好消息不止这一个,贾母那边请客看戏,邀请了一堆神京城勋贵之家的夫人们一起看戏,也顺带让她们注意到了这形状特质的蜂窝煤。

一般达官贵人家中用的都是高档的木炭,产量少不说价格还贵。

这些勋贵之家的夫人们大多都有管家之权,最是明白各自府邸上每年因为木炭柴火之事花费的银两。

晴雯那日就和明昀说过,荣国府光是买高档的银骨炭就花费了一千六百两。

虽然说贾府负责采买的管家在这里面没少贪,但也证明了炭火价格之昂贵。

如今工部推出的这蜂窝煤价格比传统木炭便宜不说,看起来似乎更加方便,于是这高档蜂窝煤就这样被推销出去了。

为了抢到这高档蜂窝煤,这些达官贵人之家都直接去工部要货。而那些没这个门路的,就只好去刘记煤行订货。

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蜂窝煤的流行,帮两个群体解决了燃料问题。

一个是酒楼摊贩,尤其是摊贩们。

以前摊贩们支起早点摊和茶水摊位最费钱的就是这柴火钱,但自从蜂窝煤流行之后,燃料的成本下降了。

这些摊贩们的生意也就更好做了,收入也就更高了。

另外一个群体是京官们,没错,就是那些五六品、七八品,连永定河的里王八都比这些人少得多的京官们。

大夏朝的官员们薪水还不错,本朝太祖认为前明就是因为对官员太苛刻,才导致土木堡之变的时候没有大臣肯站出来匡扶社稷,从而天下倾颓。

所以创立大夏朝之后,太祖给官员们涨了一波薪水。然后历代皇帝这个添一点,那个加一点。

如今一个六品京官年俸是一百五十两银子,此外还有俸米一百二十斛,以及公费银两每月五两银子左右。

照理说俸禄变高了,京官们的生活水平也该变高才对。

但其实不然,比起普通百姓,京官们的开销更大。请仆人、坐轿子、来往应酬,哪个不需要银子?

更别提神京城房价贵得离谱,朝廷又不包住房,很多京官都是租房子住。

而神京城中柴火价格如此之高,也不是这些神京城的官员们能够承受的。

在太上皇当政年间,曾发生一个六品官因为家里买不起炭火而被冻死的事件。

最后太上皇实在看不下去了,推出了柴火补贴政策,但对解决官员们日益高涨的供暖和燃料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所以蜂窝煤一推出,最高兴的反而不是百姓们,而是这些神京城中低层的官员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