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9:从万元户开始 第61章 洋机器趴窝

作者:养鱼不养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8 12:52:0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陈振生骑着自行车,车头挂着大包小包,乘着晚霞意气风发地往村里赶去。

在大树下唠嗑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窃窃私语起来,传来各种议论声。

有人眼中满是艳羡,也有人酸溜溜地说着风凉话。

“你看振生那小子,又是大包小包的,这是买了什么好东西?“

“听说他现在可有钱了,翻译冠军的奖金就有一千多呢。“

“哼,不知道哪来这么多钱,一个农民能有什么本事?“

“年纪轻轻就这么招摇,小心乐极生悲。“

不远处,陈庆和站在自家门口,看着陈振生那副春风得意的样子,眼中闪烁着一阵阵恶毒的光芒。

陈振生先去了卫生站,林思慧正在整理药品。

“思慧,我给你带了点好吃的。“陈振生提着一袋糕点走了进去。

林思慧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甜美的笑容:“你又乱花钱了。“

“哪里乱花钱,给自己对象买点好吃的,天经地义。“陈振生笑着说道,趁四下无人,轻轻拉住了林思慧的手。

林思慧脸一红,想要抽回手,却又舍不得那种温暖的感觉:“你...你快放开.....”

陈振生看她脸都红了,才松开她的手。

两人温存了一会儿,陈振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回到家后,陈振生没有休息,而是直接去找李铁军。

李铁军正在家里整理南方带回来的东西,看到陈振生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振生,有什么事?“

陈振生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外人,这才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钞票。

“这么多钱?“李铁军看到这么多钱,眼睛都瞪大了。

“这里五千块,我想让你这次去南方,顺便这次搞一批电子产品回来。“陈振生压低声音说道,“电子表,收音机,录音机这些,市场需求很大,先弄些小巧一点的。”

李铁军接过钱,仔细数了数,确实是五千块整:“这么多货,我一个人带不回来啊。“

“如果带不过,可以邮寄。”陈振生早就想好了对策,“我准备在县里租个小平房存放货物,我们都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李铁军眼中闪耀着兴奋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往上扬起,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意要扩大规模了。

但他同时也想起了南方遇到的问题:“好,我明天就开始打听。不过振生,我得跟你说个情况,翻译本的生意现在遇到麻烦了。“

“什么麻烦?”陈振生皱眉问道。

“很多人看到咱们生意好,也开始做翻译本,而且价钱比咱们的还低一点。上次我去南方,发现市场上到处都是类似的书,有些质量虽然不如咱们的,但便宜啊。”李铁军有些担忧地说道。

陈振生点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就预料到了:“这是必然的,做生意总会有竞争。不过咱们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方向上。”

“所以你才想做电子产品?”李铁军恍然大悟。

“对,翻译本只是起步,电子产品才是大头。”陈振生压低声音说道,“而且电子产品的技术门槛更高,只要咱们抢占先机,就能占据主动。”

李铁军点点头,脸色露出一丝忧色,陈振生拍了拍他的肩膀。

“只要小心点,不会有问题的。现在政策越来越宽松,正是好时机。”

两人又详细商讨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细节,直到夜深才分开。

第二天一大早,陈振生,李惠民他们在实验基地汇合。

这个时候,村民们已经在基地里红红火火地干活,大型机器也在轰鸣工作,一眼看过去浩瀚壮观。

整个基地快要竣工了,地被整齐地划分成一块块的实验田,地上铺设着一条条蜿蜒的排水沟,看起来井然有序,李惠民满脸自豪地介绍着各个区域的功能和规划。

韩志强和孟庆华站在高处俯瞰全景,都在感叹赞叹不已:“这规模确实不小,建设得很有条理啊。“

突然,前面传来一阵机器熄火的声音,一辆小型推土机停在了田地中央。

“怎么回事?“李惠民连忙问道。

技术人员从驾驶室下来,一脸无奈地摇头:“又是老问题。“

宋志远率先走过去检查,围着机器转了一圈,又钻到机器底下看了看,然后皱眉回来汇报,“这是台德国进口的推土机,问题出在液压系统上。液压油封老化破裂,导致油压不足。关键是这个油封规格特殊,必须要原厂配件,而且还得从德国订购。按照正常流程,光是申报进口就要三个月,到货至少要半年。“

听到这话,现场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韩志强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半年?那工期怎么办?“

宋志远继续说道,“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即使拿到配件,安装调试也需要德国的技术人员指导,因为涉及到整个液压系统的重新标定。“

听到这话,现场一片沉默。

李惠民擦了擦额头的汗:“那现在怎么办?工期不能耽误啊。“

宋志远皱眉说:“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一台机器过来了。不过估计也不容易,这种型号的推土机全省也没几台。“

李惠民点点头:“先联系看看吧,实在不行就用人工替代。“

陈振生站在一旁,看着那台趴窝的推土机,若有所思。

下午时分,一行人又来到了县一中。

校长许伯松和张志明有点拘束地已经等在那里,期待中带着紧张。

“韩同志,孟同志,这边请。“许伯松恭敬地引路。

走进教学楼,就能听到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两间教室里都坐得满满当当,六十多个学员正在认真学习。

梁超凡正在黑板上写着“Hello, how are you?“几个单词,然后转身面向学员们:“大家跟我读,Hello...“

“Hello...“下面传来参差不齐的声音,有年轻的工人,也有中年的干部。

“这个Hello就是你好的意思。“梁超凡用标准的普通话解释道,“以后你们在收音机里听到外国人说这个词,就知道他在打招呼了。“

隔壁教室里,徐仲文正在教更实用的内容:“同志们,现在我们学习数字。One, two, three...“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阿拉伯数字1, 2, 3。

“以后咱们工厂要是来外国专家,你们就能听懂他们说的数字了。“徐仲文举了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他说'three machines',你们就知道是三台机器的意思。“

台下的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举手提问:“徐老师,那'机器'用英语怎么说?“

韩志强和孟庆华站在门口,静静地观察着这个新颖的教学场面,连连点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