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的时间里,武功的进步倒是其次,做面上的进步白小七是不是不免有点儿骄傲。回忆起学面和摆摊的点滴心里充斥着一股满足感。
一、龙须面的暖意
刚到襄阳三个月,一天清晨,晨露未晞,白小七已经揉完了第三团面。
他的动作比刚到襄阳时,也就是三个月前流畅多了,手腕翻转间,面团便乖乖地变得光滑柔韧。灶房里弥漫着面粉的清香,混合着灶台上骨汤的醇厚气息,构成了一种令人安心的味道。
“力道太重。“白远道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吓得白小七手一抖,面团差点掉在地上。
老人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他身后,那只残废的右手垂在身侧,左手却精准地按在了白小七的手腕上。“龙须面要柔劲,不是蛮力。“
白小七点点头,放松了紧绷的手臂肌肉。自从那位神秘老者造访后,白远道教授技艺的态度明显更加认真了,几乎每天都会教他一种新的面点做法。
“看好了。“白远道左手抓起一小团面,动作快得几乎出现残影。那团面在他手中如同活物般延展,对折,再延展...如此反复十二次,最后竟变成了细如蚕丝的面条,在晨光中几乎透明。
白小七看得目瞪口呆。这比之前的“一窝丝“还要细上三分,真如龙须般轻盈飘逸。
“这叫'十二天罡扣'。“白远道难得地解释了一句,“一斤面,拉成四万八千根。“
白小七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接过老人递来的小面团。他学着白远道的动作尝试拉面,但拉到第六扣时,面条就断了。
“再来。“白远道没有责备,只是简短地命令道。
第三次失败后,白小七的额头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偷瞄了一眼白远道,发现老人眼中竟带着某种他读不懂的期许。
“当年...“白远道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更加沙哑,“我学这个用了四个月。“
白小七心头一热。老人这是在鼓励他。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揉起面团,这次更加专注,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他和手中的这团面。
当日头升到树梢时,白小七终于拉出了一碗勉强能看的“龙须面“。面条粗细还不均匀,但总算没有断。他献宝似的把面端到白远道面前,老人凑近看了看,花白的眉毛微微耸动。
“可以。“白远道评价道,转身去照看灶上的骨汤。
白小七几乎要跳起来。在老人的评价体系里,“可以“简直是最高褒奖!他咧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眼角的细纹在阳光下格外明显。
“哥!周掌柜带客人来了!“白小八风风火火地冲进灶房,裤脚又短了一截,露出晒得黝黑的脚踝。这几个月来,少年像抽条的柳枝般疯长,脸色也比从前红润多了。
“去把前院的桌子擦擦。“白小七头也不抬地说,手上还在练习拉面的动作,“用我昨天买的那个新抹布。“
白小八做了个鬼脸,抓起抹布就跑。自从面馆生意好转后,白小七添置了不少东西,连抹布都买了三条,每条用途不同。这在以前的黑虎帮日子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奢侈。
日头渐高,小院里热闹起来。白小八跑前跑后地招呼客人,声音清亮得像只小云雀。白小七在灶台前忙碌,额头上的汗水都来不及擦。最令他惊讶的是,居然真有客人点了他刚学的“龙须面“。
“白掌柜,你这手艺快赶上大酒楼了!“周掌柜夹起一筷子细如发丝的面条,对着阳光欣赏,“虽然还比不上当年的'金丝面王',但也算难得了。“
白小七手上动作一顿。“金丝面王“——这是第二次从周掌柜口中听到这个称号了。他偷瞄了一眼灶房方向,白远道正佝偻着背在熬汤,似乎没有听到。
“周掌柜,您老说的'金丝面王',究竟是何方神圣啊?“白小七故作随意地问道,手上继续揉着面团。
周掌柜啜了口面汤,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是二十年前剑南道的一位面点大师,据说他做的金丝面能穿过绣花针眼,连京城的达官贵人都专程去品尝。“他压低声音,“可惜后来遭了祸事,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隐姓埋名了...“
白小七心头一跳。剑南道,面点大师,残疾的右手...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拼凑出一个模糊的图案。但没等他细想,又有新客人进门,打断了他的思绪。
午市过后,白小七坐在后院的水井边休息。他的手臂酸得几乎抬不起来,但心里却涌动着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哥,你看!“白小八兴冲冲地跑过来,手里捧着装钱的陶罐,“今天赚了四百多文呢!“
铜钱落入罐中的叮当声,在白小七听来比最动听的音乐还悦耳。这声音代表着踏实,代表着他们亲手创造的生活。不像在黑虎帮时,兜里的银子总带着股血腥味。
“远道爷呢?“白小七环顾四周,没看到老人的身影。
“在灶房数调料呢。“白小八压低声音,“哥,我发现远道爷最近心情特别好,昨天还教我认字呢!“
白小七惊讶地挑眉。他轻手轻脚地走到灶房门口,果然听见里面传来白远道低沉的声音,正在教白小八认“面“字的写法。他正要推门进去,突然听到白远道说:“平安是福,识字才能长远。“
这句话让白小七心头一热。老人这是在为他们考虑未来,而不仅仅是眼前的生计。他悄悄退开,没有打扰这温馨的一幕。
傍晚收摊时,白小七发现白远道站在院门口,望着西沉的落日出神。夕阳将老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那只残废的右手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刺目。
“远道爷,在想什么?“白小七走到老人身旁,轻声问道。
白远道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面馆...可以再大些。“
白小七心头一跳。这是老人第一次主动提出扩大经营的想法。“我也正有这个打算。东街有家铺面要出租,比咱们这儿宽敞多了...“
白远道点点头,目光依然望着远方:“要有个牌匾。“
“对!大大的牌匾,就请西街的李秀才写...“白小七兴奋地说着,突然想到什么,声音低了下来,“远道爷,您说...叫什么名字好?“
老人转过头,浑浊的眼睛在暮色中闪烁着微光:“白家面馆...就很好。“
简单的五个字,却让白小七眼眶发热。这意味着老人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家的一员。他想起三个月前,他们三人初次踏入这个破败小院时的情景,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晚饭后,三人围坐在榆木小桌旁。白远道罕见地拿出了他的酒葫芦,给每人都倒了一小杯。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香气扑鼻。
“今天...很好。“老人抿了口酒,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白小七将赚来的铜钱一枚枚放入陶罐,叮叮当当的声响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清脆。白小八已经困得东倒西歪,却还强撑着数钱,最后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
“明天会更好。“白小七轻声说,不知是对白远道说,还是对自己说。
老人没回答,只是仰头望着星空。银河横贯天际,无数星辰静静闪烁。月光洒在小院里,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白小七突然觉得,这就是幸福——简单的劳作,温暖的饭菜,还有可以依靠的家人。平安是福,平淡是真,这比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要珍贵得多。
夜风拂过,带着槐花的甜香和面汤的余味。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两下,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白小七深吸一口气,将这美好的一刻深深烙在记忆里。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时,白家面馆的炊烟会再次飘向襄阳的天空。而今晚,就让他们在这方小院里,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平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