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虽恨不能立时将魏忠贤拿下,但是三大殿乃皇兄天启一朝最为显赫的功业,若仓促推翻,恐损先帝威名,亦动摇国本。
思绪片刻后,他沉声道:
“刑部尚书薛贞何在?”
“臣在!”
薛贞闻唤,慌忙出班趋前跪倒。
“此事,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薛贞额角冷汗直流,知道这是烫手山芋,哪边都得罪不起,他伏地道:
“启奏陛下,此案干系重大,牵连甚广。臣愚钝,一时难断。伏乞陛下恩准,着三法司会同廷议,详加勘核,再行定夺。”
“准奏。”
朱由检闻言,也不失望,目光扫过内阁班列,在李国普身上停留片刻后道:
“着三法司即行合议,由阁老李国普主理。”
“臣遵旨!”
李国普急忙躬身领命。
朱由检又转向先前跪谏的几位御史,语气严肃的说道:
“尔等风闻奏事,亦当据实陈情,岂可妄加揣测,随意构陷大臣?若有实据,当依律具本上奏,不得再行喧哗!”
众御史只得唯唯称是,叩首谢恩后悻悻归班。
而新任左都御史许宗礼本想出班再论阉党之事,见此情形,脚步微顿,暗道:
“陛下旨意以下,此时强谏恐非良机,不若待退朝后寻机伏阙密奏。”
魏忠贤眼见一场精心谋划、耗费五十万两白银方换来的封赏盛宴被陆澄源搅扰,心中恨极,一双鹰目死死钉在他身上,内心愤怒不已。
风波稍息,工部侍郎孙杰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臣等奉旨会同礼部详勘,已选定澹峪岭为先帝陵寝吉壤,伏候圣裁。”
“准。着工部尚书李养德总督陵工,尔等务须同心勠力,克期告成,不得延误。”
然孙杰并未退下,继续奏道:
“陛下,陵工浩大,所需物料、人工、钱粮甚巨。臣请拨银二百万两以济急用,然户部郭尚书言库帑仅余五十万两,实难支应。臣进退维谷,伏乞陛下圣断!”
户部尚书郭允厚闻言,急忙走到御前陈情道:
“陛下明鉴!辽东烽火连年,九边粮饷浩繁,岁入常不敷出。臣殚精竭虑,多方腾挪,库中实存仅此五十万之数,绝非推诿。此乃户部档册可查,臣亦万般无奈,恳请陛下体察下情!”
说完,也像孙杰一般,站于御道中央,纹丝不动。
朱由检顿感太阳穴突突作痛,郭允厚所言确属实情,但是这二人一唱一和,分明是探知自己从魏忠贤处“追缴”了一笔巨资,联手做戏,让自己动用脏罚库的银两!
听到王体乾所报内库仅存二百万两,且大明税赋积弊深重,若此番开了口子,日后内库必成无底之渊。
想到这里,他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旁边侍立的魏忠贤。
魏忠贤本已归班,忽觉一道视线如芒在背,抬眼望去,正撞上朱由检意味深长的目光。
四目相对不过数息,魏忠贤心中已是雪亮——这烫手的山芋终究又抛到了自己头上!
他暗叹一声,只得万分无奈地再次出列,躬身道:
“陛下圣心焦劳,奴婢感同身受!为先帝营建山陵,乃臣子分所当为。奴婢愿于朝会后,召集内侍诸员,输纳资财,共襄盛举,以补国用之不足,稍解陛下之忧!”
朱由检这才面露霁色,微微颔首,心中暗暗想到:
“这老奴倒是个‘生财’的妙人,若非其势大难制,真叫朕有些‘割舍’不得。”
口中却笑着说道:
“魏公公忠体国,如此甚好。着户部先将现存五十万两拨付工部,即刻开工。郭允厚,限尔三日内,将近年户部收支细目造册,呈送乾清宫御览。待魏公等捐输之数议定,再行补拨。”
朱由检这番“魏公”的称谓及处置方式,落在广场上那些心思剔透的官员耳中,再联系前番处置吴尚默之事,顿时品咂出别样意味。
此时,只见礼部侍郎温体仁,身着绯色官袍,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行人司来人回禀,日前已于宣府寻得孙承宗阁老,即日便可回京,请陛下定夺经筵诸事!”
朱由检虽然心中好奇,不知孙承宗为何去宣府,至道如今方归,但想到他即将回京,便也不再纠结此事,当下便道:
“既如此,经筵事由孙阁老担任,温体仁兼同知经筵事。其余经筵讲官、侍经筵官等,由内阁、吏部拟好名单上奏于朕。”
听到朱由检这话,御阶之下众多官员,皆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千斤重担。
朱由检见此情形,不禁一笑:看来此前内校场之事,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都怕朕一时冲动,随意调动官员。
那次不过是顺势而为,利用朝堂局势罢了。
如果每次皆由自己直接擢升官员,那朝堂的众人早就闹翻了天。
而且这种被擢升者而言,也并非全是好事。受陛下擢升,众人知其受陛下信任,然若有官员借此作威作福,于治下官场,必致严重动荡,也是对自己威信的极大打击。
更何况以我大明如今之状况,恐怕更多是众人联手抵制,令政策难以推行。
温体仁回班之后,礼部尚书来宗道,又站出来奏道:
“启奏陛下,明年乃崇祯元年,新朝首次开科取士,不知陛下欲点何人,为此次主考官?”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目光灼灼,死死盯着朱由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三年一次之科举考试,更是牵扯众多利益,众人皆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朱由检见此,顿感头痛不已,选何人当科举考试主考官,便相当于表明自己执政偏好,于文治武功之间,须得谨慎抉择。
朱由检沉吟片刻说道:
“此事让朕好好思索,暂未确定主考官。不过,乡试结束之后,朕接到密折,弹劾朝中大员以权谋私,着礼部、翰林院立即严查。”
此言一出,御阶之下一些官员,纷纷露出若有所思之神情。
毕竟秋闱考试于陛下登基前便已举办,如今陛下就知道,此事着实值得玩味。
至此,今日朝会内容已毕。
虽众人心中皆存些许疑惑,然亦都纷纷散去,朝堂之上,复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