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暗许囚笼月
至正二十一年二月初二,九江城的积雪开始融化,地窖的土墙渗出斑驳水迹。朱兴隆借着门缝的光擦拭铁链,忽然听见木楼梯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伴随着衣料摩擦的窸窣响——这是陈雪雁特有的步伐,像只受惊的小鹿。
“我爹去江边督战了。“少女闪身进来,发髻上插着朵含苞的迎春,袖口沾着草屑,显然是从花园抄近路来的。她将食篮放在朱兴隆脚边,里面除了米饭,还有一碟切好的蜜渍梅子。
朱兴隆挑眉:“今日怎么有闲心做这个?“他记得上次见她,她还在为母亲的牌位掉眼泪。
陈雪雁蹲下身,用帕子擦着食篮边缘的泥点,指尖微微颤抖:“厨房...厨房说您总吃咸菜伤胃。“她忽然抬头,看见朱兴隆手腕上被铁链磨出的新伤,连忙从袖中掏出金疮药,“我重新给您换药吧?“
温热的指尖触到朱兴隆的皮肤时,两人都猛地一颤。陈雪雁的脸“腾“地红了,像熟透的桃子,低头专注地涂抹药膏,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扇形阴影。朱兴隆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香,忽然想起马秀英也爱用这个香粉,只是应天的桂花香里,总混着药草味。
“你娘...是不是也用这个香味?“他忽然问道。
陈雪雁的手顿了顿,轻轻“嗯“了一声:“这是徽州的桂花,我娘娘家带来的。“她把药瓶塞进朱兴隆手里,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您...您以前是种地的吗?“
“种过,“朱兴隆看着铁链在地上投下的阴影,“还放过牛,讨过饭。“他想起钟离县的茅草屋,想起重八跟着他在田垄间跑的样子。
“讨饭?“陈雪雁睁大眼睛,仿佛听到天方夜谭,“像...像城外那些叫花子一样?“
“比那还惨,“朱兴隆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冬天没棉袄,夏天没草鞋,饿极了连观音土都吃。“他看见少女眼中的震惊和怜悯,忽然觉得有些可笑,自己竟然在敌人女儿面前说这些。
陈雪雁沉默了,从食篮里拿出个油纸包:“这个...给您。“里面是个用荷叶包着的糯米糍粑,上面撒着芝麻,还带着体温。
“你哪来的?“朱兴隆接过糍粑,荷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甜。
“是...是我自己做的,“少女的声音细若蚊蚋,“小时候看厨娘做过...“她忽然站起身,“我该走了,要是被我爹发现...“
朱兴隆看着她几乎是逃也似的跑上楼梯,荷叶糍粑还握在手里,温热透过油纸传到掌心。他忽然想起妹妹重四,小时候也是这样,偷偷给他留好吃的,然后红着脸跑开。
接下来的日子,陈雪雁来得更勤了。有时是送一碗绿豆沙,有时是带来一本破旧的话本,甚至有一次,她偷偷拿来陈友谅的佩剑擦拭布,说是“看您的刀太钝了“。朱兴隆知道她是好意,却只能苦笑——他现在连刀都没有,要擦布何用。
一日,陈雪雁带来一面小铜镜,说是“地窖太暗,您该刮刮胡子了“。朱兴隆对着铜镜,看见里面映出一张陌生的脸:颧骨高耸,眼窝深陷,胡须杂乱,唯有眼睛还亮着光。他拿起少女递来的剃刀,忽然想起在皇觉寺剃度时,小沙弥手抖得厉害,把他耳朵刮破了皮。
“我帮您吧?“陈雪雁忽然开口,脸颊比上次更红了。
朱兴隆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少女拿起剃刀,动作生疏却很认真,温热的呼吸拂过他的脸颊,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剃刀划过皮肤,痒痒的,他忽然想起马秀英给重八刮脸时,也是这样小心翼翼。
“好了。“陈雪雁放下剃刀,递过帕子,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您看,精神多了。“
朱兴隆看着铜镜里的自己,果然清爽了许多。他刚要说谢谢,忽然听见地面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陈友谅的怒吼:“雪雁!你又跑到地窖去了?是不是给那奸细送东西了?“
陈雪雁脸色煞白,抓起铜镜就往楼上跑,慌乱中撞翻了朱兴隆的食篮。朱兴隆听见她在楼梯口对陈友谅说:“爹,我...我只是想看看他死了没有...“
“死?“陈友谅的声音带着怀疑,“最好给我看紧了!朱元璋的船队已经到湖口了,要是让他跑了,我扒了你的皮!“
脚步声渐渐远去,朱兴隆捡起掉在地上的糍粑,上面沾满了泥土。他知道,陈雪雁的小动作,恐怕已经引起了陈友谅的怀疑。
当晚,陈雪雁没有来。朱兴隆靠在墙上,听着远处江面传来的操练声,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他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敌人的女儿,是获取情报的棋子,可脑海里却总是浮现出少女红着脸递过糍粑的样子。
第三天清晨,陈雪雁终于来了,眼眶红肿,发髻上的迎春花也蔫了。她把食篮放在地上,却不敢看朱兴隆的眼睛。
“你爹罚你了?“朱兴隆轻声问。
少女的肩膀猛地一颤,眼泪掉了下来:“我爹...我爹把我关在房里,不许我出门...“她抬起泪眼,“可是我担心您...担心您没饭吃...“
朱兴隆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心里忽然有些不忍。他想起在应天,重八受伤时,马秀英也是这样心疼。
“我没事,“他拿起食篮里的馒头,“你看,不是有吃的吗?“
陈雪雁摇摇头,从袖中掏出封信,塞到朱兴隆手里:“这是...这是我从爹书房偷来的,是给下游元军的求援信...“她顿了顿,“还有...还有这个。“那是块小巧的香牌,上面刻着“平安“二字,正是她发间的桂花香。
“你这是何苦...“朱兴隆看着香牌,又看看少女红肿的眼睛。
“我不想死在九江,“陈雪雁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想去徽州,去我娘的家乡...您答应过我的...“
朱兴隆叹了口气,将香牌和信小心地藏好:“我答应你的,就一定会做到。但你以后,别再来了,太危险。“
“不!“少女猛地抬头,眼里闪着倔强的光,“我要看着您出去,看着我爹...看着他...“她没说完,却已泣不成声。
朱兴隆看着她,忽然明白,这乱世里,少女的春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系在了他这个阶下囚身上。这或许是荒唐的,或许是可悲的,但在这吃人的乱世里,又有什么是不荒唐、不可悲的呢?
他将香牌挂在脖子上,桂花香萦绕鼻尖,仿佛能驱散地窖里的霉味。他知道,朱元璋的大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而这个思春的小姑娘,或许会成为破城的关键。但他更清楚,无论如何,他都要信守承诺,带她去徽州,去她母亲的家乡,让她远离这乱世的纷争。
地窖外,九江城的防守越来越严密,战鼓声日夜不停。朱兴隆握着陈雪雁给的信,感受着脖子上香牌的温热,心中既有对弟弟到来的期盼,也有对这个少女命运的担忧。
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他和陈雪雁,都将在这场战争中,迎来各自的命运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