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别过来!我……我没事!”
朱琼枝见赵辉已经退开,心里乱乱的却喝止了两个侍女,往前碎步疾走拉开。
赵辉却带着歉意的笑往后面作了个揖,然后才追上朱琼枝。
“禁宫之中!”朱琼枝低声责怪,“你……你好大的胆子!”
赵辉现在心里却暖暖的:“多谢殿下回护。”
她虽然被吓了一跳,但下意识却不让侍女和太监以为她需要帮助。
朱琼枝芳心大乱,一时想着他说自己不该提内训,一时又不知道他怎么就瞧出自己近视了,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量量自己头多大。
“你的心意,我已经知道了。”赵辉主动开口,“你在皇后娘娘灵前心情激动,提到《内训》只是真情流露。有没有那番话,只要我是你驸马,汉王始终还是会对我示好的。”
听他说什么真情流露,朱琼枝委屈又不忿:“你现在又不谨守君臣有别了?我与你又有什么真情,皇兄强点鸳鸯谱罢了!”
“公主姐姐甚是可爱,现在我已尝到这强扭之瓜有些甜。”
朱琼枝顿时脚步更快了些:“你……你这坏种!”
“月华门可不远了,下一次见面只能等到大婚之日。”
她像是声控一般,脚步又放缓下来。
“之前不知道你性情如何,当然是谨守君臣之别更为稳妥。如今既然知道你对我的期盼,我怎会仍旧让你担心?”
“那你吓我作甚?”
“虽然是吓了你一跳,但我们这不是亲近多了吗?”赵辉语气认真了些,“赵辉寒微出身,公主并不鄙薄,反以我为良配。将来日子还长,我定会谨慎于外,恩爱于内,让你有安稳快乐。”
朱琼枝听他说着这些话,心里怦怦直跳。
她再次加快了脚步:“你……自去向皇兄复命吧。皇兄兴许还会问问你和汉王……”
“臣恭送公主殿下。”
赵辉在一旁揖拜,两个侍女路过时神情各异地看着他,但都没开口,只是加快了脚步去追朱琼枝。
她们都到了那边门前时,朱琼枝才又回了一下头看赵辉。
现在隔得有些远又看不清他了,朱琼枝想着他定然看得分明,心里微乱,终于转头出门往北。
她知道自己眯着眼睛看人模样会丑些,也许他是发觉了自己总会眯着眼睛,所以才知道自己近视?
原来已经偷偷细看过自己很多了!
赵辉这才往那边去,他出门之后往南一点就是乾清宫西侧的月华门。
她清楚朱棣可能会问问拜祭皇后时朱高煦的反应?
看来她今天召自己入宫,本就是让自己在朱高煦离京前先与他打个照面,好借机提醒他一二。
当然了,还担心两人婚后的感情,赵辉毕竟曾百般推辞与她的婚事。
就算她是公主,如果婚后不幸福,这辈子就那样了。
大明的规矩之下,公主都不能离婚或再嫁,朱琼枝现在那个八个姐姐全员守寡就是因为这。
自幼父母双亡经历靖难变故,被《内训》、《劝善书》这类教材教大,她对未来的期盼无非是夫妻恩爱、远离祸殃。
看来这个君不难伺候,另一个君嘛……
赵辉到了朱棣面前复命,先说了说过程,尤其点到公主哭得很伤心。
朱高煦说的那些话本想隐去,但朱棣果然专门问起来:“老二没对你说些什么?”
赵辉也不隐瞒,一一如实答复。
朱棣既然问,就是在乎。他将来要自保,朱棣的信任很重要。
“勤练武艺,进学不辍,呵!”朱棣又黑着脸,“是两边都不得罪,还是想受重用?”
一个多月前,赵辉有自知之明,所以试图不做这个驸马,以免卷入自己还应对不了的凶险。
朱棣没给他实际选择的机会,他已经处于这个位置。
今天提前赐冠服,虽然是因为朱琼枝开口请允一同拜祭徐皇后,但朱棣真的只是疼爱妹妹?
现在朱棣真实的用意显露出来了。
赵辉抬头委屈道:“陛下!汉王殿下当面,臣又如何对答才好?”
“你何不拿出这机灵劲敷衍他,还说他诚孝必定感动天下?”
赵辉服了他,这话又哪里不对了?
你老大要留在南京监国,老三在北京呆着,除了老二谁能担任这项工作?
担任了这项工作,护送母亲棺椁千里迢迢到北京下葬,多少能博点好名声。
你挑的嘛,偶像!
“臣只看公主殿下一片孝心,就知道陛下和皇后娘娘言传身教之功。汉王殿下有孝名,当然也会孝父恭兄。”
朱棣听他这样回答,凝神盯了他一会,然后才叹了一口气:“不说他们了。但来日方长,你又如何自处?”
信息量很大,赵辉立即开口:“陛下,臣想讨个赏赐。”
朱棣很意外:“说你如何自处,怎么讨赏?”
“臣见公主殿下目力只能视近而不能视远,故想讨两块水晶。要极透亮的,好亲手帮公主殿下磨制一副叆叇。”
“你还有这手艺?”朱棣十分惊奇,“叆叇虽少,朕却有,只是她说无用罢了。”
所谓叆叇,就是眼镜。
上回在朱棣暖阁里,赵辉就看见他有一副。
但朱棣可能是老花。现在虽然有少数的眼镜,但应该大多数都是老花镜。
而近视度数高了,当然要专门磨制相应的近视眼镜才行。
“公主殿下是近视而非远视,寻常叆叇确实无用。另外寻常叆叇颇为沉重,公主殿下又注重观瞻。”赵辉解释着,“臣略懂其理,想尽尽心意。”
“你一个武官家生子,怎么懂这个?”
“陛下选了臣尚公主后,臣就琢磨着将来如何自处了。上次陛下又再次提醒臣,现在臣已经想好了。臣有心琢磨,这才懂了些……”
赵辉细细解释起来。
那天朱棣就曾提醒赵辉找准将来定位,这段时间以来赵辉一直在想这件事。
朱高炽可能不需要拉拢他,但他的另外两个弟弟却会出手。
现在朱高煦不就开口示好了吗?而朱棣刻意询问他在朱高煦面前的应对,也是再次提醒他。
赵辉选择的道路就是“科研”。
要说赵辉老本行擅长的事,其实到了这里也有发挥余地,比如说北京城不是正在重新修建吗?
但那些都是很重要的大工程,掌握的实权不小,现在的赵辉不能去想那些。
而且,身为武将,他怎么就会这些了?
所以他最好有条别的路,既能逐步显现才干,在初期又让人觉得他无心大权。
正好确定了驸马身份,最近这一段时间只用习礼。
他又有些闲钱了,倒是能渐渐“培养”出一些技能来。
家宅翻修后,他住到了前堂,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有目的地添置了一些书。
譬如《梦溪笔谈》这种。
于是干脆借着给朱琼枝做近视眼镜开始,此后慢慢转型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匠人。
但有文化的匠人也是匠人,这种“低贱”的工作当然不是想要进步的表现。
见他对眼镜的原理说得头头是道,朱棣一时大为惊讶地上下打量他。
“杂学……”朱棣若有所思,倒是和现在的五弟周王挺像。
赵辉躬身说道:“若有所成,将来钻研更多巧器,于国于民都有用处。臣既不涉文武,那就无关紧要。”
“不务正业。”朱棣却笑了起来,“既如此,朕倒想看看你能做出个什么名堂来。”
说罢让人找来了黄俨,让他带赵辉去挑一挑。
水晶虽然也比较珍贵,但朱棣当然要答应。
这条路倒让他十分意外。
若真的这样,说明他确实不准备将来掌握什么文武大权了。
朱棣既不希望这妹夫主动去掺和什么,又不希望老二老三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而刻意拉拢他。
若是明显志趣在他处,确实会少很多麻烦。
“臣谢陛下恩赏。”
赵辉自然并不是准备就这样搞点“研究”,对大明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世界终究是物质的,生产力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大明,这个生态位没人会去跟他抢。
而以他驸马的身份,将来也很容易转职。
公主姐姐虽然并不傻,但情感上确实很单纯。
不能说是嫁鸡随鸡,但她已经在用她的方式经营她的未来了。
她连骆雪都能痛快接纳,赵辉岂能光靠朱棣对她的疼爱来保护将来?
不能用技术渗透经济军事大权的科学家怎么能当好驸马呢?
现在还年轻,等自己有所小成,大位之争应该就尘埃落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