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偏爱你 第49章 我们走在光里

作者:作家6Z8r77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7:28:3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五月初,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木地板上,像极了画中泼洒的温暖色块。

苏黎醒得很早,窗外的鸟鸣尚未消散,微风吹动着窗纱轻轻晃动。她起身,披了件薄毛衣,走到阳台上的花架前,弯腰替昨晚忘了收起的几株花草喷洒清水。水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斑,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

沈砚舟靠在门框边看着她,手里还拿着刚洗好的茶杯。

“你今天起得真早。”

她回头一笑,眼角还带着未散的倦意:“昨晚梦见小时候画画的教室,梦里我居然又把整幅画撕了。”

他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这大概说明你已经完全进入创作状态了,连梦都不肯放过你。”

她咕哝着接过杯子,捧在掌心,轻轻喝了一口。

沈砚舟站在她身边,两人安静地望着院子里的树影发了会儿呆。片刻后,他低声问道:“黎黎,你有没有想过,等画展正式结束后,我们去旅行?”

她一怔,抬头望向他。

“去哪儿?”

“我想到一个地方。”他笑了笑,“你不是一直说想看北方的草原吗?我们可以一路向北,从古城走到边境,去看真正的日落和马群。”

苏黎沉默了一会儿,眼里渐渐泛起光:“真的能去吗?你不是还要赶论文和整理策展稿吗?”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声音低缓坚定:“这些都可以等,但我们的时间不能再错过了。”

她忽然有些想哭,却又止不住地笑。

原来真正的浪漫,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还愿意为你腾出所有最重要的位置。

他们坐在院子里吃完早餐,阳光从树叶间倾泻而下,铺满小圆桌。苏黎打开手机翻看留言,看到几条读者评论,有人说:“能在这个春天看你的画展,像是在生活中找到一口井。”她看完后转发给沈砚舟,笑着说:“看来这次没白忙。”

他也笑:“当然,苏画家终于出圈了。”

“别取笑我。”她拍了他一下。

午后他们去了城西的文化街区,那边有一家很特别的咖啡馆,叫“无声之声”,店主是聋哑人,店内贴满了用手语打招呼的小卡片,安静得几乎能听见阳光流动的声音。

苏黎和沈砚舟并排坐在靠窗的位置,两人都点了最简单的手冲黑咖啡。

“你知道吗?”她看着窗外行人慢慢说,“有段时间我特别怕人群,觉得每个靠近的人都可能带走我一点点力量。”

他转头望着她,眸色深沉。

“可后来我才明白,我不是怕人,而是怕在无数次失望之后自己不再相信任何人。”

沈砚舟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伸出手,握住她的十指。

“黎黎,我在。”

她的眼睫微颤,指尖微微收紧,像是要从那一声“我在”中汲取某种安定的力量。

这一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窗外斜阳温柔地洒在街角,行人稀疏,风吹动枝叶轻轻晃动,仿佛整个世界都为这一瞬安静下来。

苏黎轻轻呼出一口气,靠在他肩上,嗓音温软:“我现在很庆幸,那个时候没有真的放弃。”

“你有想过会变成今天这样吗?”他问。

“以前从没想过。”她想了想,“我以为我这辈子只能远远地看着幸福,从不敢想它真的属于我。”

沈砚舟低头吻了吻她的额角:“那现在呢?”

她抬头看他,眼中氤氲着光:“现在我知道,幸福不是谁给的,而是我们愿意走过去争取。”

两人相视而笑。

咖啡渐渐冷却,他们却没有动杯子,仿佛只是想多留在这片寂静中一会儿,再久一些。

黄昏时,他们在街区漫步。

文化街每到傍晚就会亮起挂灯,灯光沿着建筑的檐角一路延伸,像一条金色的河。街头艺人弹着吉他,一位女生哼着歌声轻柔婉转,吸引不少路人驻足。

苏黎被一串手工风铃吸引,停下来细细端详。那是用旧瓷片拼接的,每一片都刻着不同的图案——云、月、枝叶,还有一些抽象的曲线。

“你喜欢?”沈砚舟问。

她点头:“很特别。”

他便从摊主那里买了一串,递到她手里。

“挂在我们家阳台上,风来时,就会有声音告诉我们春天还没走远。”

她接过风铃,握在掌心,眼里微闪着水光。

他们沿着石板路继续走,路过一家老唱片店时,里面正在播放老旧的留声机音乐。

沈砚舟忽然停下脚步,转身看她:“跳一支舞?”

“在这里?”她愣住。

他不由分说牵住她的手,轻轻把她拉进怀里。

街角风轻,人群稀薄。他手搭着她的肩,另一只手牵着她的指尖,两人缓缓移动着步伐,像是踩着时间的节拍,一圈又一圈,在光晕里沉静旋转。

“你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确定,一定要和你走完这一生吗?”他低声问。

她摇头。

“是你第一次把我画进你的画里。”他说,“那时候你没告诉我,可我在一堆风景画中一眼认出了那背影,是我。”

苏黎怔住,眼神泛红:“你……早就知道?”

“我没有说破。”他笑了笑,“我只是觉得,一个人愿意把你写进作品里,那一定是把你放进心里了。”

她哽咽着点头,把额头靠在他肩头。

他们在城市的一角缓缓旋转,任由暮色在他们身边悄悄生长。

那一夜归家的路上,城市的灯光像河流一样在车窗外掠过,苏黎靠在副驾驶的椅背上,手里握着那串风铃,心绪却早已飞远。

沈砚舟开着车,偶尔侧头看她一眼,嘴角挂着不易察觉的笑意。

“今天算是约会吗?”她忽然出声,语气轻得像梦呓。

“如果你想的话,以后每天都可以。”他答得理所当然。

“你不觉得我们好像在把以前缺失的日子,一点点补回来吗?”她转头望他,“那些我们错过的春天、晚风、黄昏和小事,现在都慢慢地被填补进来。”

“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道,“就像时间也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走一遍,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擦肩而过。”

她轻轻一笑,眼里浮现柔光。

到家时,夜色已深。

沈砚舟把风铃挂在阳台最外侧,那串风铃在夜风中轻轻作响,声音清脆,如一场不曾结束的告白。

日子开始变得有节奏起来。

苏黎的作品陆续被出版社挑选成集结画册,收到的邀请越来越多,而她也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艺术家巡展选拔。

那是她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舞台。

沈砚舟则顺利提交了研究计划,拿到了资助项目,忙碌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

他们仍然住在那个院落不大的老宅子里,一如最初搬来时那般简单,没有奢华布置,没有高档装潢,只有两个人共同打理出的温度和熟悉感。

有一次夜里下了暴雨,窗外电闪雷鸣,她被惊醒后没忍住问:“你会不会有一天,觉得这种平凡太无趣?”

他还没睁眼,只伸手把她揽进怀里:“你在的地方,从来不无趣。”

她窝在他怀里,心跳沉静而安稳。

他们曾走过风雨,曾跌跌撞撞,也曾在命运安排下各自流浪。但如今,他们终于能在彼此身边,好好生活,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害怕失去。

清晨的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墙面上,苏黎站在厨房里煮咖啡,沈砚舟走过来环住她的腰,把下巴搭在她肩头。

“我昨天梦见我们一起去了草原。”他笑着说,“你牵着一匹马,我拎着一袋画笔。”

“我们真的去吧。”她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等我画册定稿,咱们就走。”

“那你准备画什么?”

“画你啊。”她说,“画你站在光里看我笑的样子。”

距离他们出发去北方草原的计划,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

苏黎的画册编辑进度提前完成,而沈砚舟的项目文件也顺利进入终审。两人的行李清单已经被贴在冰箱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意事项:防晒霜、相机电池、速写本、备用墨水、雨具、保温壶……

这些琐碎小事,让旅程还未真正开始,就已具备了某种让人心安的质感。

出发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沈砚舟提议回一趟老宅,看看苏黎母亲。

苏母正在院子里晒衣服,见他们回来,顿时笑得合不拢嘴:“你们俩这一脸春风,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我们要去旅行了。”苏黎接过衣架,把还未晾好的围裙挂好,“草原那边,应该风很大。”

苏母一怔,随即笑着点头:“你小时候就说,要去看一眼没有尽头的天。”

“现在终于可以兑现那个承诺了。”她轻声说。

午饭过后,苏母拿出几本相册,是她年轻时与苏黎父亲一起旅行时留下的黑白照片。

沈砚舟一页页翻看着,指着其中一张问:“这是内蒙古?”

“对,那年我们坐了三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一路从江南到草原,满眼都是黄昏、马匹、还有金色的风。”苏母的语气温柔中带着怀念,“你们这代人,可能体会不到那种纯粹的自由。”

苏黎忽然意识到,或许他们这趟旅程,不只是去完成某个愿望,更是接续一段被时间停滞的青春。

傍晚临走前,苏母塞给她一个布包:“你小时候画的第一幅画,我一直留着。这次带去吧,也许到了草原会有新灵感。”

苏黎小心接过,眼眶有些泛红。

回程的路上,沈砚舟握住她的手,什么也没说,只是陪她沉默地坐在车里,看夜色一点点涌上天空。

车灯照亮前方,像穿越过时间的长廊。

他们都知道,前方的旅途才刚刚开始,而真正的“光”,已在他们心里慢慢生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