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南门的青铜闸口在申时初刻开启,东伯侯姜文焕的玄鸟战车碾过积雪时,车辕上的鎏金戈矛与城楼上的血色图腾撞出冷光。他隔着鲛绡车帘望向炮烙柱,铜身上新添的焦痕在暮色中像极了父亲姜桓楚临刑前的血手印——三年前鹿台之变,纣王将东伯侯的头颅悬在城门三月,而今那根旗杆正被改造成炮烙柱的支架。
“侯爷,是南伯侯的车队。“副将殷成秀的佩刀轻叩车轼,玄鸟纹甲胄上的东夷螺钿在雪光中闪烁。姜文焕掀开帘子,见鄂崇禹的青铜马车正被守城武士刁难,车辕上的“鄂“字战旗已被撕去一角,露出底下绣着的“吊民伐罪“四字。
“东伯侯远来辛苦。“申公豹的紫绶金章在雪地里投下蛇形阴影,广袖扫过姜文焕的车轮,“大王念及东夷苦寒,特准您带三百亲卫入城——当然,“他的目光落在战车上的玄鸟图腾,“若有兵器藏在车辕暗格,可别怪下官不客气。“
姜文焕的手按在剑柄上,玄鸟纹剑柄的凹槽恰好吻合掌心的老茧——那是十岁随父习射时磨出的。他忽然轻笑,掀开铠甲内衬,露出心口处的刺青:“申大夫要看,便看个清楚。“刺青是东夷狼首与玄鸟交缠的图案,正是父亲临终前用血绘在他战袍上的。
申公豹的朱砂痣猛地跳动,广袖中掐诀的手指渗出冷汗。他忽然听见街角传来惨叫,三个百姓因多看了诸侯车队两眼,正被按在炮烙柱上。姜文焕的战车突然转向,车轮碾碎积雪,停在刑柱十步之外,玄鸟战旗的流苏扫过焦黑的土地。
“且慢。“他的声音像东夷的冻海,“本侯的贡品车中,有东海鲛人织的冰绡,“他望向纣王派来的监刑官,“给这几位百姓敷敷伤。“监刑官刚要呵斥,却见姜文焕解下腰间的玄鸟玉佩,正是当年纣王亲赐的镇东之宝,只得挥手让武士退下。
暮色中的鹿台灯火通明,姜文焕的朝服还沾着城外的风雪,便被急召入殿。他望着台阶上的纣王,龙袍上的九尾狐刺绣正与妲己的狐尾披风交叠,忽然想起父亲曾说:“玄鸟与狐妖同殿,便是商朝气数将尽的征兆。“
“东伯侯在东海过得滋润?“纣王的酒盏映出姜文焕甲胄上的冰棱,“听说你新铸了狼首巨舰,是要帮本王征讨西岐?“妲己的指尖划过他递来的玉案,案上“东夷贡单“的字迹被酒渍晕染,露出底下用狼毫写的“清君侧“三字。
姜文焕的佩刀在靴底轻叩,这是与南伯侯约定的暗号。他忽然跪倒,额头触地时瞥见殿柱阴影里的鄂崇禹——后者的袖口正露出半幅地图,正是东夷与西岐的水路密道。“启禀大王,“他的声音混着殿中丝竹,“东海鲛人族愿献三百艘战船,“他抬头时目光扫过妲己,“只等大王一声令下。“
鹿台宴散时已过子时,姜文焕的马车拐入太庙后巷,车辕突然发出异响。他掀开帘子,见满地积雪中踩着半枚狼首脚印——这是东夷暗卫的联络信号。拐角处闪出个黑衣人,递上半块焦饼,饼中藏着闻太师的密信:“今夜三更,太庙神厨。“
神厨的灶火映着闻仲的金鞭,鞭身云雷纹与姜文焕的玄鸟刺青在蒸汽中重叠。“东伯侯可还记得,“闻仲的手指划过灶台刻痕,那是比干临死前留下的鹿台布防图,“你父亲在朝歌狱中,曾用血写了十六字:'玄鸟振翅,狼首啸月,诸侯同心,可破鹿台。'“
姜文焕的指尖抚过刻痕,父亲的字迹比东夷的海风更冷。他忽然掏出怀中的青铜狼首,与闻仲的金鞭相击,发出清越鸣响——这是当年姜桓楚与闻仲共饮时,用东海玄铁与北海精金合铸的信物。“太师可听说,“他压低声音,“南伯侯已联络了八百诸侯,西岐的姜子牙......“
“西岐的使节三日前见过本太师。“闻仲的金鞭轻点地面,神厨的砖缝中渗出丝丝血迹,“但在朝歌城中,“他望向窗外的炮烙柱火光,“真正的刀刃,藏在诸侯的甲胄里,在百姓的眼泪中,更在......“他忽然按住姜文焕的肩膀,“在你我这样的人骨血里。“
更夫的梆子声敲过三声,姜文焕回到驿馆,却见案头摆着盘去核的梅子——这是妲己的“赏赐“。他捏起梅子,核上刻着“东夷狼子野心“六字,忽然听见窗外传来弓弦轻响,一支雕着狐首的箭矢钉在廊柱上,箭羽间夹着张字条:“明日巳时,摘星楼观刑。“
摘星楼的风卷着炮烙柱的热气,姜文焕望着阶下被绑的匠人——正是为他打造狼首巨舰的陈师傅。妲己的狐尾披风扫过他的甲胄,指尖划过匠人胸前的东夷纹身:“东伯侯说这是图腾,臣妾倒觉得,“她忽然轻笑,“更像反贼的印记。“
纣王的酒杯停在唇边,望着姜文焕紧握的剑柄:“东伯侯可是要劫法场?“殿中武士的甲胄同时轻响,十二架炮烙柱形的青铜灯台突然转向,将众人笼罩在血光中。姜文焕忽然松手,任由佩剑落地,发出清越的龙吟——这是与北伯侯崇应彪约定的“按兵不动“信号。
“启禀大王,“他的声音比摘星楼的风更冷,“东夷匠人不懂规矩,该罚。“他望向妲己,眼尾余光扫见崇应彪的亲卫正混在武士中靠近刑台,“但此等小事,何劳娘娘费心?“
妲己的指尖骤然收紧,狐耳在发间若隐若现——她忽然发现,姜文焕的佩刀落地时,刀柄正对着摘星楼的正北方向,那里藏着通往宫外的密道。而阶下的匠人突然咬破舌尖,在刑柱上喷出狼首血纹,正是东夷人“同生共死“的暗号。
是夜,朝歌城的五个城门同时响起警报,姜文焕的亲卫与崇应彪的北军在西门展开混战。申公豹的符纸刚要飞起,却见闻仲的金鞭已劈落他的发冠:“申大夫深夜出城,可是要去截教搬救兵?“金鞭的流苏扫过他的面门,在额间留下焦黑的鞭痕。
姜文焕站在驿馆顶楼,望着东南方闪烁的火光——那是南伯侯鄂崇禹的信号,三长两短,正是东夷狼图腾的呼唤。他忽然解下玄鸟玉佩,放在案头,玉佩的阴影与窗外炮烙柱的倒影重叠,竟形成完整的玄鸟展翅图案。
“侯爷,密道已打通。“殷成秀的声音带着血腥气,他的甲胄上嵌着半截狐首箭,“崇应彪将军拖住了鹿台卫兵,西岐的接应......“
“不急。“姜文焕望着玉佩上的齿痕,那是父亲咬下的印记,“先去太庙,接商容大夫的弟子。“他的手指划过案头的梅子核,核上的刻字不知何时被磨去,露出底下的“望君珍重“——这是闻太师的暗语,暗示清君侧的时机尚未成熟。
朝歌的雪在黎明前停了,姜文焕的战车驶过寂静的街道,车轮碾过的雪地上,留下玄鸟与狼首交织的印记。他知道,此刻的朝歌城,每块砖下都藏着诸侯的密信,每个屋檐下都有百姓的期盼,而他胸前的刺青,正随着心跳发烫——那不是东夷的狼首,也不是商朝的玄鸟,而是即将划破长夜的,诸侯同心的火种。
在摘星楼的阴影里,妲己望着姜文焕远去的车影,忽然撕碎手中的密报——上面写着“八百诸侯会孟津“。她的狐尾在地面扫出狰狞的纹路,忽然轻笑:“姜文焕,你以为带着玄鸟与狼首的印记,就能推翻商朝?“她望向鹿台顶端的九尾狐旗,“别忘了,这朝歌的天,还悬着三十七根炮烙柱,每一根,都等着饮诸侯的血。“
但她不知道,在姜文焕的战车里,正躺着闻太师连夜送来的竹简,上面用金粉写着:“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竹简的夹层里,夹着片来自西岐的枫叶,叶脉间隐约可见“甲子年,牧野见“的字样。那是姜子牙的承诺,也是八百诸侯的约定——当玄鸟与狼首的旗帜在牧野会师,便是商纣暴政的终章。
朝歌的晨雾中,姜文焕忽然掀开帘子,望向太庙方向。那里的玄鸟雕塑不知何时被人扶正,鸟首正对着西方,对着西岐的方向。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文焕,玄鸟的翅膀或许会被折断,但只要民心不死,它终将在灰烬中重生。“
战车的车轮继续碾过雪地,姜文焕的手按在剑柄上,感受着剑鞘里狼首与玄鸟的纹路。他知道,前方的路充满艰险,妲己的阴谋、纣王的暴虐、申公豹的暗算,都在等着他。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的身后,有八百诸侯的铁骑,有天下百姓的期盼,更有父亲用鲜血种下的,反抗的种子。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朝歌城墙上,姜文焕看见,在炮烙柱的阴影里,有个孩童正用树枝划着玄鸟与狼首的图案。孩童抬头望向他,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场暗流涌动的反抗,终将汇聚成滔滔洪流,冲垮鹿台的根基,让玄鸟的旗帜,重新在朝歌的天空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