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议事殿的青铜烛台上,九盏玄鸟纹灯盏正舔舐着松脂,将散宜生手中的帛书映得透亮。这位执掌外交的上大夫袖口沾着新研的丹砂,指腹反复摩挲着帛角的狼首暗纹——那是东伯侯姜文焕三日前派人送来的密约标记。
“相父请看,“他的玉笏轻点帛画上的九州图,朝歌周围三十六处红点如星子散落,“东夷狼首旗已插至孟津渡口,南伯侯鄂崇禹的使节昨夜送来青铜鱼符,“他的目光扫过姜子牙案头的打神鞭,“唯有北伯侯崇应彪,至今未回岐山密信。“
姜子牙的道袍垂落如静水,指尖抚过案头堆积的诸侯密报。最上方的羊皮卷边缘焦黑,是从商军斥候身上截获的——纣王竟命人在密诏里掺了炮烙柱的铜粉,妄图用暴政余威震慑诸侯。“崇应彪困在朝歌三年,“他忽然开口,声音混着灯芯爆响,“其父崇侯虎的头骨,还悬在鹿台的角楼。“
殿外忽有夜风穿廊,吹得檐角铜铃叮当。闳夭大夫捧着漆盒而入,盒中整齐码着十二支玄鸟纹竹简:“启禀相父,首战投诚的商军士卒已编入驻卫营,“他的手指划过竹简上的刻痕,“陈桐将军愿带三百旧部,持'玄鸟归巢'令箭出使北境。“
散宜生的眉峰忽然扬起,从袖中取出半块龟甲,甲片上的裂纹与崇应彪祖传的“玄鸟断尾“纹严丝合缝:“北伯侯曾与令尊黄飞虎有八拜之交,“他望向端坐的黄飞虎,后者铠甲上的狼首纹正与龟甲暗纹共振,“若以飞虎军旧部为信,再附上周原新麦十车......“
“周原麦种?“姜子牙的眼中泛起微光,想起半月前巡视农庄时,农夫们用炮烙柱残件翻动的土地里,新麦已抽出三寸青苗。散宜生点头,玉笏在九州图上划出弧线:“纣王连年征粮,诸侯属地早已十室九空,“他的声音陡然低沉,“而西岐的麦种,能让冻土开花。“
黄飞虎的手掌按在剑柄上,玄鸟纹剑鞘与散宜生的龟甲发出轻鸣。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朝歌,崇应彪冒死送来的密信:“朝歌的雪,冻住了诸侯的舌头,却冻不住北境的狼嚎。“此刻殿外传来战马嘶鸣,正是陈桐整备的“玄鸟车队“,车辕上绑着的麻布袋里,装满晒干的岐山党参——那是治伤的良药,更是西岐的诚意。
“还需一封手书。“散宜生忽然从袖中取出空白竹简,竹片上浸着淡淡的血痕,“用比干王叔的血墨,“他望向姜子牙,“相父可记得,当年比干在太庙刻下的'诸侯同心'?“
姜子牙的打神鞭忽然轻颤,鞭身云雷纹与竹简血痕相映成辉。他提起狼毫,墨汁在竹简上洇开,却见血痕自动浮现出“天命靡常“四字——正是比干临终前用血写在鹿台砖墙上的绝笔。黄飞虎忽然站起,铠甲碰撞声惊起灯影:“末将愿将飞虎军的玄鸟令箭分赠诸侯,“他的目光扫过散宜生,“每支令箭,都刻着'见令如见飞虎旗'。“
殿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散宜生忽然指着九州图上的空隙:“最紧要的,是说服江淮九夷的族长,“他的玉笏点在涂山氏的图腾标记上,“当年成汤娶涂山女,得九州贡赋,如今......“
“涂山氏的青铜鼎,还供在西岐太庙。“姜子牙忽然轻笑,打断他的话,“派太颠大夫去吧,“他望向阶下的太颠,后者腰间挂着涂山氏的九尾玉佩,“带上成汤当年的盟书拓片,再附上......“他忽然解下道袍上的云雷纹玉扣,“我的半块配玉。“
议事殿的烛火在子时过半时渐弱,散宜生展开新制的“诸侯盟约“,盟文以玄鸟血书于东夷狼皮,边缘缀着南伯侯送来的鄂君舟节。“相父,“他忽然压低声音,“申公豹的截教门徒已潜入孟津,妄图用'血祭玄鸟'之术......“
“就让他们祭吧。“姜子牙的目光落在盟书的狼首图腾上,“用纣王的炮烙柱血,祭西岐的玄鸟旗,“他的打神鞭重重落在案上,“反而能让天下人看清,谁才是玄鸟真正的主人。“
是夜,散宜生独自走进太庙,松明火把映着成汤的木主。他忽然看见供桌上多了束新采的麦穗,穗尖沾着夜露——定是哪个百姓偷偷献上的。玉案上,比干的血书残页与盟书狼皮相邻,血字在火光中明明灭灭,竟与狼皮上的图腾渐渐融合,形成完整的玄鸟振翅之姿。
三日后的清晨,陈桐的车队驶出西岐东门,三百辆牛车满载着周原麦种、岐山草药与玄鸟令箭。虎娃抱着捆扎好的盟书,忽然扯住散宜生的衣袖:“大夫,这狼皮盟书上的爪子,“他指着图腾的利爪,“像不像杨将军的三尖两刃刀?“
散宜生轻笑,揉了揉少年的头:“等你跟着车队走到北境,“他望向东方渐亮的天际,“会看见更多比刀刃更锋利的东西——比如诸侯眼中的星火,比如百姓手中的锄头。“
车队经过难民营时,无数百姓涌到路边。一位断指的老匠人突然跪下,从怀中掏出用炮烙柱残片磨制的箭头,郑重地放在陈桐的车辕上:“将军,把这个带给北伯侯,“他的声音哽咽,“就说朝歌的百姓,等他的铁骑,等得指甲都磨穿了。“
陈桐接过箭头,忽然发现残片上隐约刻着“盼“字——那是用指甲刻的,比任何刀工都深。他抬头望向难民营的竹篱,每根篱杆上都缠着红绳,正是西岐百姓为出征将士系的平安结。
当车队消失在岐山弯道,散宜生回到议事殿,见姜子牙正对着盟书沉思。“上大夫可知道,“姜子牙忽然开口,“当年文王在羑里,曾将八卦刻在诸侯送来的竹简上,“他的手指划过盟书的狼首眼瞳,“如今我们刻下的,不是八卦,是民心。“
散宜生点头,望向殿外飘扬的玄鸟旗。旗角掠过的天空中,一群玄鸟正排成人字向东飞去——那是陈桐车队放出的信鸟,每只鸟的爪上,都系着诸侯盟约的微缩版。他忽然明白,西岐的结交诸侯,从来不是权谋算计,而是让天下人看见:当玄鸟旗与狼首旗共舞,当周原麦种播撒四海,暴政的冰原,终将在民心的春潮中融化。
是日午后,江淮传来飞鸽传书,涂山氏族长愿以九尾玉璜为信,率九夷子弟归附。散宜生摸着玉璜上的玄鸟刻纹,忽然想起在议事殿看见的场景:姜子牙用打神鞭为盟书开光时,三十六面玄鸟战旗同时发出清鸣,声震百里。那不是兵器的鸣响,而是天下诸侯的心声——他们等这一声,等得太久了。
暮色降临,散宜生站在观星台上,看见东方有火光次第亮起。那是诸侯收到盟书后点燃的烽火,一丛,两丛,渐渐连成一片,如同落在人间的星河。他知道,这些烽火不是战争的信号,而是希望的火种,是八百诸侯响应西岐的号角。
“上大夫,“虎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少年抱着新刻的诸侯名册,名册封面用狼毫写着“同心“二字,“陈将军说,北境的狼嚎,比朝歌的炮烙声好听多了。“散宜生轻笑,望着少年眼中的光,忽然明白,这场结交诸侯的征程,早已超越了权谋与兵法,它是民心的汇聚,是正义的号召,是让商朝暴政崩塌的第一声雷响。
当第一颗星子跃上观星台,散宜生知道,西岐的策略已然奏效。诸侯们不再畏惧纣王的炮烙柱,不再屈服于妲己的狐媚术,因为他们知道,在西岐,有姜子牙的打神鞭,有黄飞虎的飞虎军,有散落在天下的民心。而他,作为这一切的策划者之一,正见证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诸侯同心、天下归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