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梦 第2章 忆故园与塾堂(二)

作者:岹尘夜耗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7-03 23:56:1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一、故园之趣

青砖黛瓦间,故园如璞玉藏幽。园中有一方天地,虽无兰亭曲水之雅,却自有野趣横生,恰似陶潜笔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之景,予我儿时无尽欢娱。

园中草木,皆为天然妙笔绘就。紫藤攀墙,如紫霞垂落,似《楚辞》中“扈江离与辟芷兮”所写香草,摇曳生姿;蔷薇绕篱,粉白相间,仿若美人面,每至花期,香飘满园,令人心醉神迷。

园角有一老井,井水清冽甘醇,犹若琼浆玉露。幼时总爱趴在井边,看水中倒影,或投石击水,惊起涟漪,涟漪中仿佛藏着无数神秘世界,引得我遐想连篇。

井旁几株石榴树,夏日繁花似火,如“五月榴花照眼明”所状。待秋日果实累累,圆硕饱满,咧嘴露籽,恰似孩童天真笑颜,令人垂涎。

园中虫鸟,亦是妙趣伙伴。清晨,麻雀叽喳,似在唤我晨起;午后,蝉鸣阵阵,伴我园中嬉戏。偶见蟋蟀相斗,其状激烈,恰似古时武士交锋,引得我驻足观战,久久不愿离去。

花丛间,彩蝶翩跹,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若金,穿梭于花间,恍若《庄子》所云“庄周梦蝶”之境,让我不知是蝶入我梦,还是我入蝶梦。

墙角常藏着蜈蚣、蝎子等物,其形可怖,却也令我好奇。每见之,既惧又喜,惧其毒,喜其奇,常邀伙伴共观,以壮胆色。

园中一隅,杂草丛生,看似荒芜,实则暗藏生机。拨开杂草,或见蚯蚓松土,或见蚁群搬运,其忙碌之态,令人感叹生命之顽强。

园中有一小径,蜿蜒曲折,两旁竹影婆娑,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仿若古琴之音,漫步其上,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小径尽头,有一石桌石凳,夏日纳凉,冬日晒太阳,皆是绝佳之处。与伙伴在此嬉戏玩耍,谈天说地,留下无数欢声笑语。

二、塾堂岁月

及长,入塾堂求学。塾堂坐落于街巷深处,朱门灰墙,虽无皇宫之富丽,却自有一番庄重肃穆之气,仿若孔庙之缩影,令人心生敬畏。

踏入塾堂,迎面可见孔子画像,圣人慈眉善目,似在凝视众生。画像两侧,悬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儒家名言,字字珠玑,如晨钟暮鼓,警醒吾辈。

塾堂内,桌椅整齐排列,案上摆放笔墨纸砚,散发淡淡墨香。端坐于此,仿若置身知识殿堂,只待师长开启智慧之门。

塾师乃饱学之士,一袭长衫,手持戒尺,面容严肃却不失和蔼。其授课时,声如洪钟,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经其讲解,皆变得生动有趣。

初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上口,虽懵懂不知其意,却也能逐字背诵。塾师耐心讲解,方知其中蕴含做人道理,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习字之时,塾师要求严格。握笔姿势、书写规范,皆一一示范。一笔一划,需力透纸背,仿若颜真卿、柳公权之笔法,力求工整美观。稍有差错,戒尺便轻轻落下,以示惩戒。

诵读经典,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读《诗经》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闻雎鸠和鸣,婉转悠扬;读《楚辞》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似见屈原壮志豪情,慷慨激昂。

课余之时,塾堂后院亦有一番景致。几株古柏,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如巨伞遮天蔽日。树下石径清幽,漫步其间,可暂忘课业之苦。

后院角落,有一小池,池中睡莲静卧,红白相间,宛如仙子。偶有鱼儿游弋,泛起涟漪,打破一池宁静,亦为塾堂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同窗之间,情谊深厚。课上共习经典,相互切磋;课下嬉戏玩闹,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般,一同观察昆虫,探索自然奥秘。

塾堂岁月,虽有课业之累,却也充实快乐。在经典熏陶下,吾辈渐渐明理,如幼苗得雨露滋养,茁壮成长,为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根基。

故园与塾堂,一为童趣之源,一为知识之府,皆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如今忆起,恍若昨日,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永生难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