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手中最后一本《四书章句集注》轻轻放在当铺的柜台上。书页已经泛黄,边角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这是他父亲留下的唯一遗产。
“这本最多给三十文。“当铺掌柜头也不抬,粗糙的手指随意翻动着书页。
“三十文?“何况的声音因饥饿而微微发颤,“这可是朱熹亲注的版本,去年还有人出二两银子...“
“爱当不当。“掌柜不耐烦地挥手,“现在谁还买这种旧书?科举都停了半年了。“
何况咽了口唾沫,腹中传来清晰的咕噜声。他已经两天没吃一顿饱饭了,租住的那间破草屋漏雨,昨晚的暴雨将他唯一一件体面长衫淋得透湿。
“...三十文就三十文吧。“他最终妥协,接过那几枚铜钱时,指尖因羞耻而微微发抖。
走出当铺,何况在街角被一个身影拦住。那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古怪的灰色长袍,腰间挂着一串铜铃,随着步伐发出细碎的声响。
“公子面相不凡,为何如此落魄?“老者的声音沙哑如磨砂。
何况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老先生说笑了,在下不过一介寒儒。“
老者忽然从怀中掏出一面铜镜,镜面斑驳,边缘雕刻着繁复的云纹。“此物与公子有缘,只需十文钱。“
何况正欲拒绝,目光却被镜面吸引。那铜镜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光,镜中映出的不是他的脸,而是一行模糊的文字:
“许下愿望,付出代价。“
“这是...“
“十文钱。“老者重复道,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铜镜,“它能实现你的任何愿望。“
何况本想嘲笑这荒谬的说法,但腹中的饥饿感和手中仅有的三十文钱让他犹豫了。最终,他数出十文钱递给老者。
“记住,“老者的声音突然变得阴森,“每次许愿,代价都会增加。“
话音未落,老者已消失在街角,速度快得不像常人。
回到漏雨的草屋,何况将铜镜放在唯一完好的木桌上,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观察。镜中文字已经消失,只映出他憔悴的面容。
“荒谬。“他自言自语,却又忍不住低声道,“若真能实现愿望...我现在只想要一桌酒菜。“
话音刚落,铜镜表面泛起涟漪,仿佛被投入石子的水面。何况惊恐地后退,眼睁睁看着一只苍白的手从镜中伸出,手指修长得不似人类,指甲呈现出诡异的青灰色。
那只手将一个食盒放在桌上,然后缓缓缩回镜中。食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何况颤抖着打开,里面竟是他只在酒楼外闻过的红烧肘子、清蒸鲈鱼和一壶温热的黄酒。
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满足感很快压过了恐惧。铜镜静静地躺在桌上,镜面恢复了平静。
“不是幻觉...“何况摸着鼓胀的肚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真的能实现愿望!“
第二天清晨,何况再次站在铜镜前。这次他许愿要一百两白银。镜中手臂再次出现,放下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里面是足色的官银。
随着一次次许愿,何况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搬进了宽敞的宅院,娶了县城最美的姑娘为妻,甚至在恢复的乡试中高中举人。每次许愿后,他都会注意到镜中多了一个模糊的人影,起初只是轮廓,后来渐渐清晰。
“别担心,“他对新婚妻子说,“这只是面古镜,有些奇异之处罢了。“妻子害怕这面镜子,要求他将其锁在书房里。
一个月后,何况站在铜镜前,准备许下成为知府的愿望。这是他第七次使用铜镜,镜中的人影已经非常清晰,只是背对着他,看不清面容。
“我要成为知府。“他坚定地说。
这次,镜中手臂没有立即出现。镜面剧烈波动,那个人影缓缓转身。当何况看清那张脸时,血液瞬间凝固——那是他自己的脸,却带着他从未有过的阴森笑容。
镜中的何况伸出手,这次不是递出什么,而是抓住了现实中的何况的手腕。一股刺骨的寒意顺着手臂蔓延全身,他惊恐地发现自己无法挣脱。
“代价...“镜中的何况开口,声音如同无数人同时低语,“该交换了。“
现实中的何况感到身体逐渐变得透明,而镜中的影像却越来越清晰。他绝望地拍打镜面,尖叫着求救,但声音仿佛被什么吞噬了,传不出这间书房。
最后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一切——那老者、铜镜、每次许愿后增加的人影...这不是实现愿望,而是一场缓慢的替代。镜外的何况消失后,镜中的何况跨出了铜镜,整理了一下崭新的官服,露出满意的微笑。
铜镜静静地躺在书桌上,等待着下一个愿意付出代价的许愿者。
铜镜表面泛起一层薄薄的水雾,新何况用袖子轻轻擦拭,镜中映出的面容与他从前一般无二,只是眼角多了几分不属于他的阴鸷。他满意地整了整衣冠,转身推开书房的门。
“夫君?“妻子柳氏站在门外,手中端着刚沏好的龙井,“我听见里面有声响...“
“无事。“新何况接过茶盏,指尖不经意擦过柳氏的手腕,冰凉得让她微微一颤,“我在温习朝廷律例,为赴任做准备。“
柳氏抬眼看他,总觉得丈夫今日有些不同——眼神太过锐利,笑容像是画上去的,嘴角弧度精准得可怕。她下意识望向书房内,那面被红布盖着的铜镜似乎比昨日更靠近门口了些。
“那镜子...“
“别碰它。“新何况突然抓住她的肩膀,力道大得令她吃痛,“那是祖传之物,沾染女子阴气会失了灵性。“
柳氏从未听说过夫家有什么祖传铜镜,但她识趣地没有多问。自从丈夫中举后,整个人都变得陌生起来,有时半夜醒来,会发现他站在床边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自己。
三日后,新何况启程赴任。临行前,他将铜镜仔细包裹,放入紫檀木匣中。柳氏站在门口相送,总觉得那木匣的缝隙间,有一线青光时隐时现。
马车行至城郊,忽遇大雨。车夫建议在前方破庙暂避,新何况却坚持继续赶路。就在此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拦住了马车。
“求大人垂怜!“书生跪在泥泞中,“晚生赴考途中遭遇山匪,盘缠尽失...“
新何况掀开车帘,雨水顺着他的轮廓滑落,在下巴凝成水珠。他看着书生年轻的面庞,忽然露出诡异的微笑:“相逢即是有缘,上车吧。“
书生千恩万谢地爬进车厢,没注意到车夫惊恐的眼神——方才那位大人掀帘时,他分明看见车厢里还坐着个一模一样的人,只是转瞬又不见了。
“学生姓陈,字子瑜。“书生拘谨地坐在角落,湿透的衣衫在昂贵的锦缎坐垫上留下水渍,“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敝姓何。“新何况的目光在书生清秀的脸上逡巡,“陈公子可曾婚配?“
陈子瑜摇头苦笑:“家徒四壁,哪敢耽误人家姑娘。“
雨声渐密,车厢内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新何况突然从座位下取出那个紫檀木匣:“陈公子可相信世间有能实现愿望的宝物?“
木匣开启的瞬间,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了铜镜上扭曲的云纹。陈子瑜瞪大眼睛——镜中竟浮现出黄金屋与颜如玉的幻象。
“这...这是...“
“只需许下愿望。“新何况的声音忽然变得飘忽,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当然,要付出些许代价。“
陈子瑜着了魔似的伸手触碰镜面,指尖刚触及冰凉的铜面,就看见镜中浮现出一行血字:一愿黄金百两,二愿金榜题名,三愿...
“小心!“车夫突然掀开车帘,“前面山路塌——“
话音戛然而止。车夫惊恐地看见车厢内,那位大人正抓着书生的手往镜子里按,书生的半个手掌已经没入镜面,像是伸进了水里。更可怕的是,镜中分明有另一只手正往外探,青灰色的指尖几乎要碰到书生的手腕。
新何况转头看向车夫,瞳孔在雷光中呈现出诡异的竖条形:“你看得见?“
当夜,知府大人的马车独自抵达驿站。随从发现车夫不见了,新何况轻描淡写地说半路辞退了。他怀中紧抱着木匣,隐约能听见里面传出指甲刮擦木板的声响。
三个月后,陈子瑜突然高中状元。庆功宴上,同窗们都说他变了——从前温润如玉的书呆子,如今眼神阴冷得让人不敢直视。更奇怪的是,他总带着一个紫檀木匣,连就寝时都要放在枕边。
柳氏在知府宅邸收到一封家书,是“丈夫“的字迹,却透着陌生的口吻。信中提到要送她一面妆镜,说是京中最时兴的款式。拆开随信的木匣时,她尖叫着跌倒在地——匣中铜镜的云纹间,赫然卡着一截人类的小指,指甲缝里还残留着墨迹。
铜镜静静躺在青砖地上,镜面映出柳氏惨白的脸。渐渐地,她的倒影开始自行移动,对着真实的她露出诡异的微笑...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空洞的回响。柳氏蜷缩在床角,死死盯着地上那面铜镜。那截断指已经不见了,仿佛从未存在过,但梳妆台上残留的血迹提醒她并非幻觉。
“夫人,老爷派人从京城送东西来了。“丫鬟在门外轻声唤道。
柳氏猛地一颤,铜镜中自己的倒影却比她更快转头看向门口。这个细微的差异让她浑身发冷——镜中人总是比她快半拍动作,就像早已预知她的行为。
“放在外间就好。“她强作镇定地回答,等脚步声远去后,才颤抖着下床。
外间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锦盒。柳氏用银簪挑开盒盖,里面是一对翡翠耳坠,底下压着张字条:“今夜子时,铜镜前相见。“字迹确实是何况的,但墨色泛着诡异的青黑。
夜幕降临后,柳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将铜镜搬到院中古井旁,用红绳在镜框上缠了七圈——这是她祖母教过的方法,据说能暂时困住邪物。子时将至,井水忽然无风自动,泛起细密的波纹。
铜镜开始渗出粘稠的液体,不是水珠,而是某种散发着铁锈味的暗红物质。柳氏后退时踩到裙角跌坐在地,眼睁睁看着镜面浮现出何况的脸——不,那只是顶着何况皮囊的某种东西。它的嘴角裂到耳根,露出满口细密的尖牙。
“娘子为何害怕?“镜中的怪物用何况的声音说道,每个字都带着黏腻的水声,“为夫给你挣来了凤冠霞帔...“
一只青灰色的手突破镜面,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陈子瑜断指上的墨迹。柳氏抄起井边的铁桶砸向铜镜,却听见“铛“的一声,铜镜纹丝不动,反倒是铁桶被弹开老远。
“你把他怎么了?“柳氏声音嘶哑,“我真正的丈夫在哪?“
镜中怪物突然剧烈抖动,何况的面容像蜡一样融化,露出底下无数张重叠的人脸——有老者的、书生的、车夫的,最后定格在一个柳氏从未见过的年轻人脸上。这张脸痛苦地扭曲着,嘴唇开合却发不出声音。
井水突然沸腾般翻涌,从井底传来沉闷的敲击声。柳氏鼓起勇气探头望去,差点吓得魂飞魄散——井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人形阴影,最上方那个正在奋力往上爬的,赫然是真正的何况!他的身体已经半透明化,右手保持着叩击井壁的姿势。
“原来在这里...“柳氏瞬间明白了铜镜的运作方式。那些被替代的人,灵魂都被囚禁在这口与铜镜相连的古井中。
镜中怪物发出刺耳的尖笑,整个镜面开始膨胀变形,像一张贪婪的大嘴向她扑来。千钧一发之际,井中的何况突然抓住垂入井中的红绳——那绳子原本缠在镜框上,此刻竟无限延长深入井底。
红绳剧烈燃烧起来,幽蓝的火光照亮了井壁。柳氏趁机抓起地上的铁桶,将清晨从寺庙求来的香灰全部泼向铜镜。镜中传来非人的惨叫,膨胀的镜面像被烫伤的活物般收缩回去。
“快走...“井底传来何况虚弱的声音,“它只是暂时被压制...“
柳氏踉跄着跑回屋内,发现锦盒里的翡翠耳坠已变成两颗腐烂的人眼,正滴着脓血。她终于崩溃地意识到,从何况第一次使用铜镜起,这个怪物就已经在缓慢地侵蚀他们的生活——那些突然出现的银两、丈夫中举的好运、甚至连她的婚事,可能都是被精心设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