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斋异闻抄遗 第165章 时漏钟

作者:夜猫散人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6-16 10:04:1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赵元任勒住缰绳,望着前方被山洪冲毁的官道,眉头紧锁。泥浆裹挟着断枝碎石从山坡上奔涌而下,彻底阻断了去路。暮色四合,山风渐起,吹得他官袍猎猎作响。

“大人,前方道路已毁,今夜怕是赶不到青州城了。“随从王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里透着疲惫。

赵元任抬头望天,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暴雨即将来临。他新任青州通判,本应三日前到任,却因沿途事务耽搁至今。若再延误,恐怕州府那边不好交代。

“附近可有借宿之处?“他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马鞍旁的铜铃——那是母亲在他赴考前亲手系上的,说是能保佑他平安。

王忠指向山路拐角处:“半山腰有座古寺,叫'时鸣寺',虽已荒废,但遮风避雨应无问题。“

赵元任点点头,一行人调转马头向山上行去。山路崎岖,马蹄不时打滑,等他们抵达寺庙时,天已完全黑了。

时鸣寺比想象中还要破败。山门倾颓,匾额斜挂,隐约可见“时鸣“二字。院内杂草丛生,大殿的屋檐塌了一角,露出黑黢黢的椽子,像被挖去眼珠的空洞眼眶。

“这地方...“王忠打了个寒颤,“大人,不如我们再往前走走?“

赵元任却已翻身下马:“风雨将至,就这里吧。“他自幼读圣贤书,对鬼神之说向来不以为意。

众人简单清扫出一间偏殿安顿。赵元任注意到殿角立着一座半人高的铜钟,钟身布满青绿色铜锈,却奇怪地没有灰尘,仿佛经常有人擦拭。钟面上刻着繁复的纹路,借着火把光亮细看,竟是十二时辰的刻度,每个时辰旁还配着古怪的符号。

“这钟倒是精巧。“赵元任伸手触碰钟面,指尖传来异样的冰凉,仿佛摸到了一块寒冰。他猛地缩回手,铜钟却突然“嗡“地轻响一声,声音不大,却震得他耳膜生疼。

“大人?“王忠疑惑地看向他。

“你们没听见钟声?“赵元任环顾四周,却发现随从们神色如常。

王忠摇头:“哪有什么钟声?大人怕是累了。“

赵元任不再多言,但心里已种下疑虑。用过干粮后,众人各自歇息。他躺在铺好的草席上,听着窗外渐大的雨声,不知不觉沉入梦乡。

“铛——“

一声洪亮的钟响将赵元任惊醒。他猛地坐起,发现殿内漆黑一片,火把不知何时熄灭了。借着窗外闪电的刹那光亮,他看到铜钟竟在自己晃动,而殿内空无一人。

“王忠?李四?“他呼唤随从的名字,无人应答。

又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铜钟表面。赵元任惊恐地发现,钟面上的刻度正在缓缓移动,而符号则扭曲变形,组成了一个个模糊的人脸。

他踉跄着后退,撞开了殿门。暴雨如注,院中景象却让他血液凝固——王忠和其他随从站在雨中,背对着他,一动不动。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身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皮肤皱缩,头发变白,最后化为枯骨,散落在泥水中。

“不!“赵元任大叫一声,转身逃回殿内,死死关上殿门。铜钟仍在鸣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他心上。他扑向铜钟,想让它停下,却在触碰钟身的瞬间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大人,前方道路已毁,今夜怕是赶不到青州城了。“

赵元任猛地回神,发现自己又骑在马上,王忠正指着被山洪冲毁的官道说话。一切如常,仿佛刚才的恐怖经历只是一场噩梦。

“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赵元任声音发颤。

王忠奇怪地看着他:“大人说笑了,我们一路行来,从未停留。“

赵元任心跳如鼓,却不动声色地再次决定前往时鸣寺。这一次,他刻意不去触碰那口铜钟,但半夜时分,诡异的钟声再次将他惊醒,同样的恐怖景象重演。当他再次试图阻止铜钟时,又一次回到了山洪前的起点。

第三次循环中,赵元任几近崩溃。他疯狂地搜寻寺庙,想找出这一切的答案。在大殿后的禅房里,他发现了一本积满灰尘的《时漏经》,里面记载着“时漏钟“的传说——此钟能困住心有执念之人于因果循环,直至其直面内心最深之憾。

“施主可是为时漏钟所困?“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赵元任转身,看到一位白眉僧人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僧人面容枯瘦,眼睛却亮得吓人。

“大师知道这钟的古怪?“赵元任如见救星。

僧人法号玄寂,是时鸣寺最后的守钟人。他告诉赵元任,时漏钟是上古遗物,能显化人心执念,困人于时光循环。

“施主心中必有大憾未解,故被此钟所困。“玄寂的声音如同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若不直面心结,将永世轮回于此。“

赵元任想起自己赴考前夜,母亲病重在床却仍强撑为他缝制护身符的情景。那时他一心只想着功名,甚至没等母亲病愈就匆匆离家。三个月后,当他高中进士的喜报传到家乡时,母亲已病逝七日...

“我娘...“赵元任喉头发紧,“她临终前可曾...“

玄寂不答,只是指向铜钟。钟面上浮现出一幅画面:病榻上的老妇人手中攥着未完成的护身符,眼睛望着门口,直到最后也没能等到儿子归来。

赵元任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终于明白,自己日夜兼程赴任,表面是为尽忠职守,实则是想用忙碌逃避丧母之痛。

“如何能破此局?“他哽咽问道。

玄寂叹息:“钟显因果,唯舍方得。施主需做出选择。“

第四次循环开始时,赵元任没有立即前往时鸣寺,而是调转马头,朝家乡方向疾驰。然而无论他跑得多快,夜幕降临时总会莫名其妙地回到山洪前的岔路口,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一切。

第五次、第六次...每次循环中,他都尝试不同方法,却始终无法逃脱这个怪圈。直到第七次,他筋疲力尽地站在铜钟前,终于明白:逃避无用,唯有直面。

当钟声再次响起时,赵元任没有逃跑。他走向院中衰老的随从,为他们合上无神的双眼;他回到殿内,对着铜钟深深一拜。

“娘,孩儿知错了。“他泪流满面,“我不该为功名利禄弃您于不顾。“

铜钟剧烈震动,钟面上的符号开始逆转。赵元任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再睁眼时,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陌生又熟悉的宅院前——这是他的家,而门内传来母亲的咳嗽声。

他颤抖着推开门,看到母亲正在灯下缝制那个未完成的护身符。那一刻,赵元任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选择。

次日清晨,王忠在时鸣寺偏殿发现了昏倒在地的赵大人。赵元任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返程。

“大人,那您的官职...“王忠惊讶道。

“我会向朝廷请辞。“赵元任平静地说,目光扫过殿角——那里空空如也,根本没有铜钟的踪影。

离开前,赵元任最后看了一眼时鸣寺的匾额。恍惚间,他仿佛听到一声遥远的钟响,以及母亲呼唤他乳名的声音。

“铛——“

钟声消散在山雾中,如同一个被终于释怀的遗憾。

赵元任回到家乡的那天,正值寒露。村口的老槐树黄叶飘零,像极了母亲最后一次为他整理行装时,落在包袱上的那片枯叶。宅院门扉紧闭,窗纸泛黄,唯有门楣上那块“孝廉及第“的匾额还崭新如初——那是他中举后,县太爷亲自命人挂上的。

推门的手悬在半空,赵元任忽然听见院内传来细碎的咳嗽声。那声音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剐着他的心。七次循环中见过的画面在眼前闪回:母亲蜷缩在病榻上,手里攥着缝了一半的护身符,线头还挂着半截没来得及咬断的丝线。

“谁呀?“门内传来虚弱的询问。赵元任的眼泪砸在青石台阶上,溅起细小的尘埃。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哽着块灼热的炭,竟发不出声音。

木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堂屋里,满头银丝的妇人正颤巍巍地往药罐里添水,灶台的火光映着她凹陷的双颊。看到门口的身影,药勺“当啷“掉进陶罐里,褐色的药汁溅在粗布衣襟上。

“元...元任?“母亲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好像眼前站着的是个幻影,“不是说要去青州赴任...“

赵元任跪倒在门槛外,额头抵着冰冷的石阶。青州官署的朱漆公案、时鸣寺的铜钟幻象、随从们在雨中化为白骨的恐怖景象,全都碎成了粉末。此刻他鼻端只有艾草混着陈皮的味道——这是记忆里母亲身上永远的药香。

“儿啊,快起来。“枯瘦的手抚上他的发顶,触感真实得令人心碎,“地上凉。“

那天夜里,赵元任守着药炉听母亲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忽然发现墙角立着个眼熟的物件——半人高的铜钟,钟面十二时辰刻度在油灯下泛着诡异的青光。他惊得打翻了药碗,褐色的药汁在砖地上蜿蜒成一条扭曲的小蛇。

“这钟...“

“上月有个游方僧人放在咱家的。“母亲用帕子掩着嘴咳了两声,“说是能镇宅祈福,我推辞不过...“

赵元任指尖发冷。钟面上“子“时的刻度旁,赫然浮现出王忠衰老的面容,正无声地对他喊着什么。他猛地扯下床帐罩住铜钟,布料却在接触钟身的瞬间化为飞灰。

“明日就把它送走。“母亲似乎没看见异象,只是担忧地望着他发青的脸色,“你手怎么抖得这样厉害?“

窗外传来打更声,梆子敲到第三下时,赵元任突然发现更夫的身影凝滞在窗纸上不动了。药罐里的气泡停在破裂的瞬间,母亲替他擦汗的手帕悬在半空。唯有铜钟开始自行摇晃,钟摆的阴影在地上扭曲成锁链的形状。

“终于找到你了。“白眉僧人玄寂的声音从钟内传出,钟面上浮现出他凹陷的双眼,“你以为逃回家就能破解循环?时漏钟认主后,天涯海角都会追随。“

赵元任将母亲护在身后,摸到袖袋里硬物——是赴考前母亲去文昌阁求来的桃木符。钟声越来越响,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那些灰尘在空中组成一幅幅画面:他在州府衙门伏案疾书时,母亲咯血的帕子正被邻居大婶收进木盆;他接受同僚宴请时,母亲正对着冷灶啃干硬的馍;他收到家书说母亲病危时,案头堆着待审的卷宗...

“看见了吗?“玄寂的声音里带着悲悯,“每一次选择都是分支,而你永远在选同一条路。“

铜钟突然炸裂,无数青铜碎片悬浮空中,每片上都映着不同时空的场景。最大的一块碎片里,赵元任看见自己正在时鸣寺用石块猛砸铜钟,而另一个碎片里,他却在官道上策马狂奔。所有碎片突然齐声发出刺耳的鸣响,赵元任抱头跪地,感到有冰冷的铜汁正顺着耳道往脑髓里流。

“儿啊!“母亲的声音穿透钟鸣。她不知何时挣开了时空凝滞,枯瘦的手掌贴上他的额头。赵元任突然记起十岁那年发高热,也是这样一双手整夜用井水为他冷敷。温热的液体从眼眶涌出,在脸上结成冰珠——原来悔恨的泪水是会结冰的。

“我选母亲。“他对着满屋青铜碎片嘶吼,“什么功名前程我都不要了!“

悬空的碎片暴雨般射向他的心口,却在触及衣衫时化为青烟。烟雾中浮现出时鸣寺的匾额,“时鸣“二字正一块块剥落,露出底下被掩盖的“舍得“二字。玄寂的身影在烟中合十:“因果已破,施主好自为之。“

赵元任猛地坐起,发现自己趴在老宅堂屋的方桌上。晨光透过窗棂,在桃木符上投下菱形的光斑。里屋传来母亲平稳的呼吸声,灶台上的药罐冒着热气,而墙角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什么铜钟。

三个月后,当朝廷派来询问辞官缘由的差役推开赵家院门时,看见的是个正在晒药草的布衣书生。赵元任把乌纱帽端端正正放在差役捧着的锦盒里,转身从檐下取下一串风干的野菊:“劳烦带给刺史大人,就说家母咳疾需人照料,恕下官不能再为朝廷效命。“

差役走后,赵元任蹲在井边帮母亲浣洗衣衫。木盆里漾起的水波中,隐约映出青州官署的景象:他的继任者正对着堆积如山的案卷焦头烂额,而某个角落里,一口青铜小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轻轻晃了晃。

母亲把拧干的衣衫晾在竹竿上,水珠滴在赵元任脚边,汇成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中漂浮着极细的铜锈色颗粒,但转眼就被阳光蒸发了。更远些的田垄上,几个孩童正在追逐一只断线的纸鸢,欢笑声惊起榆树上打盹的老雀。那雀儿扑棱棱飞过晴空,翅膀下掠过的村庄安宁如常,仿佛从来没有什么能打断这样的时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