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斋异闻抄遗 第169章 夜目(二)

作者:夜猫散人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6-19 09:49:2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昨夜那人是谁?“

“李景明,县衙的师爷。“柳如烟的眼中闪过一丝怨毒,“三年前,就是他协助程县令伪造了我的遗书。“

雨势渐大,雷声在远处轰鸣。孙伟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那封泛黄的信笺:“这是你留下的?上面写了什么?“

柳如烟的身影在雨中变得模糊:“你自己看吧。“

孙伟策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借着微弱的月光辨认上面的字迹。这是一封情书,字里行间充满炽热的爱意,署名是“程“。

“程...县令?“孙伟策倒吸一口凉气。

柳如烟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近在咫尺,那张美丽而苍白的脸上浮现出痛苦的神色:“他骗了我。假意与我相好,实则贪图我柳家财产。当我发现他与账房先生合谋做假账,侵吞我家钱财时,他便起了杀心。“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柳如烟狰狞的面容。孙伟策踉跄后退,脚下一滑跌坐在泥水中。

“我需要你帮我找到证据。“柳如烟的声音忽远忽近,“否则,下一个死的会是程县令,然后是你认识的每一个人...直到真相大白。“

“我...我只是个穷书生,如何对抗县令大人?“孙伟策声音发颤。

柳如烟的身影开始消散在雨中:“明日午时,去城西的旧书肆,找一个叫'老墨'的人...他会给你答案...“

话音未落,她的身影已完全消失。孙伟策独自站在雨中,手中的信笺被雨水浸透,墨迹渐渐晕染开来。

次日清晨,孙伟策顶着两个乌青的眼圈来到城西。旧书肆藏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门口挂着“墨香斋“的匾额,字迹已经斑驳不清。

推门进去,扑面而来的是陈旧的纸张和霉味。店内光线昏暗,书架上的书籍积了厚厚一层灰。柜台后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就着窗外的光线修补一本破旧的册子。

“可是...老墨先生?“孙伟策试探着问道。

老者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多少年没人这么叫我了。你是...柳小姐派来的?“

孙伟策心头一震,连忙上前:“您知道柳如烟的事?“

老墨放下手中的工具,示意孙伟策坐下:“三年前,柳小姐常来我这里买诗集。她死前三天,曾交给我一包东西,说若她有不测,就交给能看见她的人。“

他从柜台下取出一个布满灰尘的木匣,推到孙伟策面前:“昨夜她托梦给我,说你会来。“

孙伟策双手颤抖着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本账册和几封书信。账册记录了柳家财产被秘密转移的明细,而书信则是程县令与李景明密谋的罪证,字迹与那封“遗书“截然不同。

“这...这足以证明程县令谋财害命!“孙伟策激动地说。

老墨却摇摇头:“没用的。程县令在朝中有人,这些证据送上去只会石沉大海。而且...“他压低声音,“柳小姐的死,另有隐情。“

“什么隐情?“

老墨四下张望,确认无人后说道:“柳小姐死的那晚,有人看见程县令的夫人从柳家别院匆匆离开。“

孙伟策如遭雷击:“你是说...程夫人也参与了谋杀?“

“不仅如此。“老墨的声音几不可闻,“程夫人与柳小姐本是闺中密友,她嫉妒柳小姐与程县令的私情,更怕柳小姐怀有身孕的事暴露...“

孙伟策手中的账册“啪“地掉在地上。一切突然明朗——柳如烟不仅是被谋财害命,更因她腹中的胎儿威胁到了程夫人的地位。

离开墨香斋,孙伟策魂不守舍地走在街上。他必须想办法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但以他的身份,如何对抗一县之尊?

正思索间,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孙秀才!“

赵铁山快步走来,脸色凝重:“我正找你。今早有人在河边发现了一具女尸...死状诡异,像是被活活吓死的。“

孙伟策心头涌起不祥的预感:“是谁?“

“程县令的夫人。“

当孙伟策随赵铁山赶到河边时,程夫人已经被白布覆盖。程县令站在一旁,面色铁青,眼中却不见多少悲伤。捕快掀开白布一角,孙伟策看到了一张扭曲变形的脸,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仿佛死前看到了极为恐怖的东西。

“死亡时间约在昨夜子时到丑时之间。“仵作小声报告,“身上无外伤,也无中毒迹象...“

孙伟策浑身发冷——那正是他与柳如烟在柳家别院见面的时间。

“孙秀才。“程县令突然开口,声音嘶哑,“听说你最近在调查柳家旧事?“

孙伟策心头一紧:“学生...只是好奇...“

程县令盯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杀意:“有些事,知道得太多并非好事。柳如烟已经死了三年,就让她安息吧。“

回到家中,孙伟策辗转难眠。窗外风声呜咽,像是女子的哭泣。他点亮油灯,再次翻阅从老墨那里得到的证据。其中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程县令在信中提及要找一个叫“张婆子“的稳婆“处理掉麻烦“。

“稳婆...难道是要打掉柳如烟的孩子?“孙伟策喃喃自语。

突然,油灯无风自动,火苗剧烈摇晃。房间温度骤降,孙伟策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凝结成白雾。

“你找到了关键。“

柳如烟的声音在房间内回荡,却不见人影。桌上的纸张自动翻动,最后停在一页记载着“张婆子“住址的便条上。

“找到她...她会告诉你真相...“

次日一早,孙伟策按照地址找到了城郊的一处茅屋。敲门无人应答,推门进去,屋内弥漫着浓重的草药味。一个佝偻的老妇人坐在角落,对孙伟策的到来毫无反应。

“张婆婆?“孙伟策轻声唤道。

老妇人缓缓抬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恐惧:“你...你是来索命的吗?“

孙伟策一愣:“我是来问柳如烟的事。“

听到这个名字,张婆子浑身颤抖起来:“我就知道...她就快来了...每晚我都梦见她站在床前,怀里抱着那个死婴...“

孙伟策心头一震:“死婴?柳如烟的孩子...?“

张婆子突然抓住孙伟策的手,指甲深深掐入他的皮肉:“程夫人给了我十两银子,让我在给柳小姐接生时...做手脚...可我没想到程县令还派了人勒死她!那晚我逃出柳家,再也不敢接生...“

孙伟策如坠冰窟。原来柳如烟不仅被杀,她的孩子也被程夫人设计害死,这是双重谋杀!

“你有证据吗?任何能证明程县令夫妇罪行的证据?“

张婆子哆哆嗦嗦地从床下摸出一个小布包:“这是...那孩子的脐带...和程夫人给我的银两...我一直留着,怕他们杀我灭口...“

孙伟策接过布包,心中已有计较。他需要将这些证据送到更高一级的官府,但程县令在朝中有人,寻常途径恐怕难以奏效。

正思索间,张婆子突然瞪大眼睛,指着孙伟策身后:“她...她来了!“

孙伟策猛地回头,只见柳如烟站在门口,怀中抱着一个青紫色的婴儿,眼中流下血泪。张婆子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然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竟被活活吓死了。

“现在你知道了全部真相。“柳如烟的声音如同从地狱传来,“帮我...否则下一个就是你...“

孙伟策逃也似地离开茅屋,直奔城中。他必须找到赵铁山,将这些证据交给可靠之人。然而刚进城,他就被两名衙役拦住。

“孙秀才,程大人有请。“

孙伟策心知不妙,但无法推脱,只得随他们来到县衙后堂。程县令端坐堂上,脸色阴沉如铁。

“孙伟策,你太不知进退了。“程县令冷冷道,“本官念你是读书人,本想给你一条生路,奈何你执迷不悟,四处打探本官私事。“

孙伟策强自镇定:“大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柳如烟和她孩子的冤魂不散,大人难道不怕报应吗?“

程县令突然大笑,笑声中却透着疯狂:“报应?本官乃朝廷命官,岂会怕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人,将孙伟策押入大牢,罪名是妖言惑众、扰乱治安!“

衙役上前架住孙伟策。就在此时,县衙内突然刮起一阵阴风,门窗剧烈摇晃,案卷纸张漫天飞舞。油灯接连熄灭,堂内陷入黑暗。

“怎么回事?!“程县令惊慌失措地喊道。

黑暗中,一个凄厉的女声响起:“程郎...你好狠的心啊...“

程县令面如土色,瘫坐在椅子上:“如...如烟?“

一道白影从黑暗中浮现,柳如烟怀抱死婴,缓缓飘向程县令。她的长发无风自动,眼中流下的不再是泪,而是鲜血。

“我们的孩子...你看看我们的孩子...“她将青紫色的婴儿举到程县令面前,“你连亲生骨肉都能下毒手...“

程县令发出不似人声的尖叫,从椅子上滚落,拼命向后爬去:“不...不是我!是那贱人出的主意!我本想给你一笔钱让你远走高飞...“

“撒谎!“柳如烟的声音陡然尖锐,整个县衙都在震颤,“你和那毒妇密谋害我性命,今日我要你们血债血偿!“

孙伟策趁机挣脱衙役,退到角落。他看到柳如烟伸出苍白的手,掐住了程县令的脖子。程县令双脚离地,脸色由红转紫,眼珠凸出,舌头慢慢伸出...

就在这时,赵铁山带着一队兵丁冲了进来,为首的竟是一位身着绯袍的巡按御史。

“住手!“御史大喝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张符箓,朝柳如烟掷去。

符箓在空中燃烧,化作一道金光击中柳如烟。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松开了程县令,身影开始变得透明。

“不!我不能就这样走!大仇未报...“柳如烟挣扎着,却无法抵抗那股力量。

孙伟策突然冲上前,将那些证据高举过头:“御史大人!这是程县令谋害柳如烟母子的铁证!请大人明察!“

御史接过证据快速浏览,脸色越来越凝重:“程大人,你还有何话说?“

程县令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他知道大势已去,突然狂笑起来:“不错!是我杀了那贱人和她的孽种!她以为怀了我的孩子就能威胁我?做梦!“

话音未落,已经变得几乎透明的柳如烟突然发出一声尖啸,用尽最后的力气扑向程县令。在众人惊恐的目光中,她的身影穿过程县令的身体,带走了一缕白气。

程县令的狂笑戛然而止,双眼翻白,直挺挺地倒了下去——竟被活活吓死了。

御史命人查验后,确认程县令已经气绝身亡。他转向孙伟策,叹息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孙秀才,此事本官会如实上奏朝廷。柳小姐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

当夜,孙伟策梦见柳如烟站在他的床前,面容恢复了生前的美丽,怀中也不再是可怕的死婴,而是一个安睡的婴孩。

“谢谢你。“她轻声说道,“我和孩子终于可以安息了。“

孙伟策想问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柳如烟的身影渐渐消散,只留下一缕幽香在房中飘荡。

次日清晨,孙伟策听说柳家别院那棵老槐树一夜之间开满了白色的花,而树下发现了程夫人的尸体——经仵作查验,已经死了三天。

从此,城中再无人见过柳如烟的鬼魂。只有孙伟策知道,在一个雨夜,他曾亲眼目睹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复仇。而每当中元节来临,他都会在柳家别院的老槐树下焚香祭奠,祭奠那个美丽而悲惨的灵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