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斋异闻抄遗 第96章 瑶镜

作者:夜猫散人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5-05-09 09:14:1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七。

细雨如丝,将沈家老宅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沈墨站在祖父的书房里,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书页。祖父沈砚秋去世已有半月,作为沈家唯一的孙辈,整理遗物的责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少爷,天快黑了,要不要先歇息?“老仆张福提着灯笼站在门口,昏黄的光映照着他皱纹纵横的脸。

沈墨摇摇头:“福伯,您先去休息吧,我再看看这些书信。“

待张福的脚步声远去,沈墨从书柜最底层抽出一个檀木匣子。匣子表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锁扣处已经生锈。他犹豫片刻,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撬开了锁。

匣中整齐地码放着几封信件,最上面一封的信封上赫然写着:“吾孙沈墨亲启“。

沈墨的手猛地一颤。祖父去世时已是八旬高龄,而他自己今年才二十有三。这封信分明是在他出生前几十年就已写下,却准确地预知了他的存在和名字。

信封背面用朱砂画着一个古怪的符号,像是某种符咒。沈墨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信纸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墨儿:

若你读到这封信,说明为师大限已至。有些事,需当面告知于你。七月初七夜,携此信至老宅西厢房,点燃红烛三支,置于镜前。切记,无论看到什么,不可出声,不可应答。

——祖父沈砚秋“

沈墨的脊背窜上一股寒意。今天正是七月初七,而西厢房自他记事起就一直锁着,家中长辈严禁任何人进入。他抬头望向窗外,雨丝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光,仿佛无数细小的眼睛在窥视着他。

犹豫再三,沈墨还是拿起油灯,向老宅西侧走去。西厢房的门锁早已锈蚀,轻轻一推便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房内尘埃满布,一张雕花木床、一个梳妆台,还有一面覆盖着红布的落地镜。

沈墨按照信中所说,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三支红烛——它们看起来像是特意准备好的。点燃后,烛火竟呈现出诡异的绿色。他将蜡烛摆在镜前的矮几上,然后揭开了镜布。

镜中映出他苍白的面容,但随着烛光摇曳,镜中的影像开始扭曲。沈墨惊恐地发现,镜中的“自己“并没有跟随他的动作,而是缓缓露出了一个他从未做过的微笑。

“终于来了。“镜中人开口说话,声音却是一个陌生的男声。

沈墨几乎要惊叫出声,想起信中警告,硬生生咬住了嘴唇。镜中的影像继续变化,渐渐变成了一个年轻男子的模样——约莫三十岁左右,面容与祖父的画像有七分相似,但更加鲜活。

“墨儿,我是你祖父沈砚秋。“镜中人说道,“不过,是你从未见过的年轻时的我。“

沈墨瞪大眼睛,心跳如鼓。镜中人叹了口气:“时间不多了,听我说。这面镜子连接着不同时空,我在光绪五年发现了它的秘密。通过它,我能偶尔窥见未来,包括你的出生。“

“为、为什么...“沈墨终于忍不住开口,但立刻被镜中人急切地打断。

“别说话!七月半之前,这宅子里有'东西'在听!“镜中人的表情变得惊恐,“记住,七月十五那天,无论发生什么,不要离开你的房间,不要回应任何呼唤你名字的声音。还有...找到我的日记,在床板下面...“

话音未落,镜面突然剧烈震动,像水面般泛起波纹。镜中人的影像开始扭曲,他张大嘴似乎在喊什么,但沈墨已经听不见了。三支蜡烛同时熄灭,房间陷入一片黑暗。

沈墨跌坐在地,冷汗浸透了衣衫。窗外,雨声渐大,夹杂着某种像是笑声的诡异声响。他连滚带爬地冲出西厢房,直到回到自己的卧室,锁上门,才稍稍平静下来。

“床板下面...“沈墨喃喃自语,想起镜中人的话。他点亮油灯,跪在祖父的床前,仔细检查床板。果然,在靠近床头的位置,他发现了一块可以活动的木板。掀开后,里面藏着一本皮质封面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第一页写着:“沈砚秋私人记录,光绪五年始“。

沈墨颤抖着手翻开日记,随着阅读,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逐渐展开:

“光绪五年六月初三,晴。今日于西厢房发现那面古怪的镜子。擦拭时,竟看见镜中有一陌生少年对我说话,自称是我未来的孙子沈墨。荒唐!我尚未婚配,何来孙子?然其能详述我儿时之事,令人毛骨悚然...“

“光绪五年七月十五,阴。又见那少年于镜中,此番他神色慌张,警告我今夜勿出房门。子时,果闻院中有异响,似有人拖着铁链行走。从窗缝窥视,见一白衣人影在院中游荡,无足...“

“光绪六年元月,雪。与镜中孙儿交谈已成常事。他告诉我未来将发生之事:三年后我会中举,娶周家小姐为妻...若他所言属实,这镜子岂非通晓未来之神物?然每次使用后,总觉体虚气短,镜中似有黑影窥视...“

沈墨越读越是心惊。日记的后半部分字迹越来越潦草,内容也越发诡异:

“光绪十二年腊月,他们知道了。那些东西...从镜子里出来了。每到夜晚就在宅中游荡,我能听见他们在墙内低语。周氏说我疯了,要把镜子丢掉。愚蠢的女人!她不明白这镜子的价值...“

“光绪十三年七月半,雨。最可怕的一夜。镜中出现了另一个'我',他对我笑,说我们很快就能'合为一体'。我砸碎了所有镜子,唯独留下西厢房那面,因为它是我与孙儿联系的唯一途径...“

最后一篇日记的日期是光绪十五年七月十四,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明日是最后期限。我已做好准备。墨儿,若你读到这些,切记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沈墨合上日记,感到一阵眩晕。窗外,不知何时雨已经停了,一轮血红色的月亮悬挂在天际,将诡异的光洒在院中。他忽然想起,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鬼门大开的日子。

一阵冷风突然吹开窗户,油灯剧烈摇晃。在明灭的光影中,沈墨似乎看见院中站着一个人影——白发苍苍,穿着祖父下葬时的那件深蓝色长衫。

人影缓缓抬头,月光下,那是一张与祖父一模一样的脸,却挂着沈墨从未见过的诡异笑容。它抬起手,指向西厢房的方向,嘴唇蠕动着,像是在说:

“来...来...“

沈墨猛地关上窗户,拉紧窗帘。他蜷缩在床角,紧握着那本日记,直到东方泛白,第一缕阳光驱散了夜的恐怖。

次日清晨,沈墨顶着黑眼圈找到老仆张福。

“福伯,祖父生前...可有什么异常之处?“他试探着问道。

张福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少爷为何突然问这个?“

“昨夜我梦见祖父了,“沈墨斟酌着词句,“他说...西厢房里有重要的东西。“

老仆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少、少爷去了西厢房?“

见沈墨点头,张福踉跄后退几步,险些跌倒:“造孽啊...老爷临终前千叮万嘱,绝不能让少爷接近那间屋子...“

“为什么?那里到底有什么?“沈墨追问。

张福左右张望,压低声音:“那镜子...会吃人。老爷年轻时从一位云游道人手中购得,起初只当是普通古董。后来老爷发现,每到七月半,镜中就会出现另一个'他'...年复一年,镜中的'老爷'越来越像真的,而真正的老爷却日渐憔悴...“

“最后怎样了?“沈墨急切地问。

“去年七月半那晚,“张福的声音颤抖着,“我亲眼看见...两个老爷同时出现在房间里。一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一个站在镜前微笑。第二天,床上的老爷去世了,而镜子里的那个...不见了。“

沈墨如坠冰窟:“你是说...下葬的可能是...“

“嘘!“张福惊恐地捂住他的嘴,“不能说破!那些东西...会听见的。“

就在这时,院中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像是有什么重物落地。两人冲出门去,只见西厢房的门大开着,那面覆盖红布的镜子不知何时被搬到了院中央,红布落在一旁,镜面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

更可怕的是,镜中映出的并非院中景象,而是一个昏暗的房间——正是西厢房内部。镜中的西厢房里,一个白发老人背对而立,正缓缓转身...

沈墨的双腿如灌了铅一般沉重,眼睁睁看着镜中的老人缓缓转身。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逐渐清晰,正是祖父沈砚秋的模样,但眼睛却是一片浑浊的白色,没有瞳孔。镜中老人的嘴角扭曲成一个诡异的弧度,干枯的手指慢慢抬起,指向沈墨的胸口。

“墨儿...你终于来了...“镜中传来沙哑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隧道尽头飘来,“我等这一天...等了六十年...“

张福发出一声惊恐的呜咽,踉跄后退时被石阶绊倒,后脑重重磕在青石板上,顿时昏死过去。沈墨想要去扶,却发现自己的双脚不知何时已被黑色的丝状物缠绕——那些东西从镜框边缘蔓延出来,如同活物般蠕动。

“别怕...来爷爷这里...“镜中的老人伸出双手,做出拥抱的姿势。随着他的动作,镜面开始泛起水波般的涟漪,一只苍白的手竟然穿透镜面伸了出来!

沈墨拼命挣扎,却发现那些黑色丝线越缠越紧,已经爬上他的小腿。他想起祖父日记中的警告,猛地咬破舌尖,一口鲜血喷在镜面上。

“啊——!“镜中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伸出的手像被烫伤般缩了回去。黑色丝线也如遭雷击,迅速退散。沈墨趁机拖起昏迷的张福,跌跌撞撞地向大门跑去。

刚跑出几步,身后传来玻璃碎裂的巨响。沈墨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整面镜子竟然悬浮在半空,镜面裂开无数细纹,从裂缝中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是鲜血。更可怕的是,那些裂纹组成了一个清晰的人脸轮廓,正是祖父临终前的模样。

“你逃不掉的...“四面八方同时响起那个沙哑的声音,“沈家的血脉...注定要成为镜奴...“

沈墨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眼前一阵阵发黑。他强撑着拖拽张福穿过前院,却发现大门不知何时已被厚重的铁链锁住,锁头上还贴着一张泛黄的符纸,上面用朱砂写着“封“字。

“少爷...快走...“张福突然苏醒,虚弱地推着他,“老宅后门...桃木钉...能挡它们...“

沈墨刚要询问,院中突然阴风大作,飞沙走石。那面破碎的镜子在空中旋转,每一块碎片都映出不同的恐怖景象:有的显示祖父年轻时惊恐奔逃的样子;有的显示一个酷似沈墨的少年在镜中世界被黑影追逐;最大的一块碎片里,数十个“沈砚秋“排成一列,每个人都比前一个更加苍老扭曲...

“七月半...鬼门开...“张福挣扎着从怀中掏出一把生锈的钥匙,“后门...快...“

沈墨接过钥匙,正要扶起张福,却见老人突然瞪大眼睛,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他的胸口诡异地隆起,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蠕动。下一秒,一根黑色的尖刺穿透张福的前胸——那竟是一截镜子的碎片!

鲜血喷涌而出,张福的嘴唇蠕动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沈墨推向通往后院的小路:“跑...别回头...“

沈墨强忍悲痛,转身狂奔。身后传来镜子碎片相互碰撞的清脆声响,越来越近。穿过荒废的花园时,他的衣袖被蔷薇的尖刺划破,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滴落在石板路上。

奇怪的是,那些追逐的镜片在血迹前突然停住,像是遇到了无形的屏障。沈墨灵机一动,咬破手指,在周围的树干和石头上画下血痕。果然,镜片群开始混乱地飞舞,却无法越过这些血迹形成的界限。

借着这个喘息之机,沈墨终于找到后门——那是一扇低矮的木门,门板上钉着七根桃木钉,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他用颤抖的手插入钥匙,门锁发出刺耳的“咔嗒“声。

就在他推门的一瞬间,身后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墨儿!别丢下爷爷!“

那声音与记忆中的祖父一模一样,充满哀伤与恳求。沈墨的心脏猛地抽紧,几乎要转身回应。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了日记中的警告,死死咬住嘴唇,头也不回地冲出门外。

眼前是一条幽深的小巷,两侧高墙投下浓重的阴影。沈墨拼命奔跑,肺部火辣辣地疼。不知跑了多久,他拐进一间破败的土地庙,瘫坐在神像后的阴影里,大口喘着粗气。

庙外,隐约传来镜子碎片相互摩擦的声音,时远时近,像是在搜寻他的踪迹。沈墨屏住呼吸,从怀中摸出那本沾血的日记。借着微弱的光线,他翻到最后几页,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的内容——纸张边缘用极小的字迹记录着一段咒文,旁边画着一面镜子的简图,镜框上刻着八个卦象。

“原来如此...“沈墨恍然大悟。祖父留下的线索一直就在眼前:那面邪镜需要沈家血脉作为“容器“才能完全现世,而破解之法就藏在八卦镜图中。

突然,庙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月光将一个瘦长的人影投射在地上,那影子头部异常肿大,像是顶着什么重物。沈墨屏住呼吸,从神像缝隙中窥视——那竟是一个由无数镜片拼接而成的“人形“,每个碎片中都映出不同时期的祖父面容,最顶端的镜片里,正是那张他熟悉的、慈祥的祖父脸庞。

“找到你了...“所有镜片同时发出声音,层层叠叠的回音在庙内回荡。镜人缓缓向神像走来,碎片相互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沈墨知道无处可逃,索性站了出来。他高举日记,大声念出那段咒文:“乾坤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镜人突然僵住,碎片开始剧烈震颤。“住口!“它发出刺耳的尖叫,扑向沈墨。

沈墨侧身躲过,继续念道:“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随着咒文继续,镜人身上的碎片开始一片片剥落,在空中化为齑粉。最大的那块镜片——显示祖父面容的那块——悬浮在沈墨面前,镜中的祖父表情从狰狞逐渐变为平静。

“墨儿...终于...可以解脱了...“镜中的祖父流下两行血泪,“记住...毁掉所有镜子...特别是...书房暗格里的...“

话音未落,整面镜子轰然炸裂。无数碎片如雨点般落下,却在触及地面的瞬间消失无踪。庙内重归寂静,只有沈墨急促的呼吸声。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破败的窗棂,沈墨才敢确信噩梦暂时结束了。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沈宅,发现整座宅院已被晨雾笼罩,静得出奇。

书房暗格...沈墨想起祖父最后的提示。他径直来到书房,移开书架后果然发现一个隐蔽的暗格。暗格中放着一面巴掌大的铜镜,镜面已经发黑,背面刻着八个卦象和一行小字:“庚子年七月半,沈砚秋封“。

沈墨找来铁锤,正要将铜镜砸碎,突然从发黑的镜面中看到一丝微光。他鬼使神差地擦拭镜面,竟看到镜中显现出一间陌生的房间,一个年轻书生正伏案书写——那书生赫然是年轻时的祖父!

镜中的沈砚秋似乎感应到什么,突然抬头,与沈墨四目相对。他露出惊恐的表情,嘴唇开合像是在警告什么。下一秒,镜面突然变得滚烫,沈墨手一松,铜镜落地摔成两半。

从破碎的镜面中涌出大量黑色雾气,在空中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沈墨抄起铁锤猛砸,直到铜镜化为齑粉。黑雾发出无声的尖叫,渐渐消散在空气中。

当天下午,沈墨变卖了所有家产,将张福厚葬后离开了这座生活了二十三年的老宅。临行前,他放火烧毁了西厢房,确保没有任何一面镜子能够留存。

多年后,已成为书社编辑的沈墨在一本古籍中偶然看到关于“瑶镜“的记载:“...此镜能连通阴阳,跨越时空,然需以血脉为引,每甲子必食一魂,否则反噬其主...“

书页边缘,有人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镜非镜,我非我,轮回不止,沈家永锢。“那笔迹,与祖父日记中的一模一样。

沈墨合上古籍,望向办公室墙上的镜子。镜中的他露出一个自己并未做出的微笑,眼角浮现出与祖父晚年一模一样的皱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