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困龙章
末代皇帝不是因为能力差,而是因为倒霉而恰巧生在了国家的衰亡末期。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拾遗子云游至京城,见街市萧条,百姓面有菜色。忽闻宫中传来消息,崇祯皇帝又在连夜批阅奏章。拾遗子叹息道:“世人皆赞崇祯勤勉,却不知他生错了时辰。”
原来,崇祯帝自登基起,便立志重振大明。他铲除魏忠贤,每日五更起床处理政务,批阅的奏章堆得比人还高。可明朝早已千疮百孔,关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关内有李自成起义军势如破竹。崇祯帝想尽办法,加税凑军费,却让百姓怨声载道;启用能臣武将,却又多疑善变,杀了袁崇焕等忠臣。
拾遗子对弟子说:“崇祯帝并非昏君,相反,他比许多皇帝都努力。可他投胎在明朝末年,祖上留下的烂摊子太大,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挽狂澜。就像一棵大树,根基已烂,再怎么给枝叶浇水施肥,终究还是会倒下。”弟子疑惑道:“难道努力真的没用吗?”拾遗子说:“努力有用,但要看生在什么环境。投胎不好,就像在逆风里划船,再怎么用力,也难前行。”
二、剖心章
商朝时,拾遗子来到朝歌城。城中百姓皆在议论比干丞相,说他忠君爱国,心有七窍。拾遗子便去拜见比干,见他面容忧虑,正为纣王的荒唐行径发愁。
比干见拾遗子到来,长叹道:“大王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百姓苦不堪言。我多次进谏,大王却充耳不闻。”拾遗子问:“那你为何不离开呢?”比干正色道:“我身为丞相,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怎能弃国家百姓于不顾?”拾遗子摇头说:“你生在纣王的时代,就算有七窍玲珑心,又能如何?纣王本性暴虐,听不进忠言,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他。”
果然,不久后,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要取比干的心脏入药。比干临刑前,对拾遗子说:“我虽死,但尽了臣子的本分。”拾遗子叹息道:“你确实值得敬佩,但投胎在这样的君主手下,纵有满心的治国良策,也无处施展。就像把美玉扔在泥地里,再怎么闪耀,也会被埋没。”
三、焚身章
春秋时期,拾遗子来到绵山。听说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如今却隐居山中,不愿接受晋文公的封赏。拾遗子便上山寻访,见介子推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清苦。
拾遗子问介子推:“当初你为晋文公付出那么多,如今他贵为君主,你为何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呢?”介子推说:“我追随公子,是因为他有治国之才,并非为了功名富贵。如今他已登基,国家安定,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拾遗子说:“你虽淡泊名利,但你可知,你的才华若能用于治国,能造福多少百姓?”介子推苦笑道:“晋文公身边已有众多能臣,我一个山野之人,去了也难以施展拳脚。再说,我生在战乱年代,能活下来已是幸运,不敢奢求太多。”
后来,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山中。拾遗子感叹道:“介子推有才华有品德,却生在诸侯纷争的时代,纵有报国之心,也没遇上合适的时机。投胎不好,就像在错误的季节播种,再怎么精心照料,也结不出果实。”
四、沉江章
战国时期,拾遗子来到汨罗江边。只见一位男子披头散发,在江边徘徊,口中念念有词。拾遗子走近一看,原来是屈原大夫。
屈原见拾遗子,哭诉道:“楚国日渐衰弱,怀王昏庸,听信奸臣谗言,将我流放。我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拾遗子说:“你为何不离开楚国,去其他国家实现抱负呢?”屈原说:“我生在楚国,长在楚国,我的心早已和楚国连在一起。怎能为了个人的功名,抛弃自己的国家呢?”
拾遗子深知屈原的爱国情怀,却也无奈地说:“你生在楚国衰败之时,君主昏庸,奸臣当道,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挽回楚国的命运。就像一个人背着沉重的石头过河,再怎么努力,也会被石头拖入水底。”后来,屈原抱石沉江,以死明志。拾遗子望着滚滚江水,叹息道:“投胎不好,纵有满腔热血,也难敌大势所趋。”
五、难封章
汉朝时,拾遗子在边疆遇到一位老兵。老兵说起李广将军,眼中满是敬佩,却也有无限的惋惜。
老兵说:“李将军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封侯。他为人宽厚,爱兵如子,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命。可就是这样一位良将,却屡次错失封侯的机会。”拾遗子问:“为何会这样呢?”老兵摇头说:“或许是命运不济吧。李将军生不逢时,遇上了汉武帝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再加上一些偶然的因素,导致他始终未能实现封侯的愿望。”
拾遗子感慨道:“李广有勇有谋,是难得的将才,却因为投胎的时机不对,一生不得志。就像一匹千里马,生在没有伯乐的时代,只能在拉车驮货中消磨一生。投胎不好,即使有再高的本事,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
六、陨星章
唐朝初年,拾遗子在长安听说了王勃的故事。王勃少年天才,六岁能文,九岁读《汉书》,十六岁中进士,被誉为“神童”。
拾遗子来到王勃的住处,见他正在创作《滕王阁序》,文采斐然,令人惊叹。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天才少年,却在二十七岁时溺水而亡,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耀眼。
拾遗子对友人说:“王勃的才华举世无双,若能长寿,必能在文坛上留下更多的佳作。可他投胎在人间,却如此短命,纵有满腹经纶,也来不及施展。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还没来得及让人欣赏,就被风雨打落。投胎不好,连努力的时间都不够,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七、风波章
南宋时期,拾遗子来到临安城。听闻岳飞将军被秦桧陷害,关在狱中,即将被处死。拾遗子便去狱中探望岳飞。
岳飞见拾遗子,虽身处困境,却依然正气凛然。他说:“我一生精忠报国,只为收复失地,还百姓安宁。如今却被奸臣陷害,实在不甘心。”拾遗子说:“你可知,你生在这样的时代,皇帝软弱,奸臣当道,即使你战功赫赫,也难以得到信任。”岳飞叹息道:“我知道,但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
拾遗子说:“你就像在黑暗中举着火把的人,虽然照亮了前方的路,却也成为了黑暗势力的眼中钉。投胎不好,身处这样的环境,纵有一身的本领和一腔的热血,也难以逃脱命运的枷锁。”后来,岳飞在风波亭被杀害,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八、零丁章
元朝初年,拾遗子在大都见到了文天祥。此时的文天祥已被囚禁三年,却依然坚守气节,宁死不降。
拾遗子问文天祥:“你如今身处困境,为何不投降呢?以你的才华,在元朝也能得到重用。”文天祥正色道:“我是宋朝的臣子,怎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即使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拾遗子说:“我敬佩你的气节,但你生在宋朝末年,国家已亡,纵有再大的努力,也无法恢复宋朝的江山。”
文天祥说:“我知道,但我不能让自己的良心不安。”拾遗子叹息道:“你就像一棵在狂风中挺立的松树,虽然坚韧不拔,却也难以抵挡狂风的肆虐。投胎不好,生在国家灭亡之际,纵有报国之心,也无力回天。”后来,文天祥慷慨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九、寒窗章
清朝乾隆年间,拾遗子在江南遇到一位寒窗苦读的书生。书生十年寒窗,饱读诗书,却屡次科举落第。
书生对拾遗子说:“我每天早起晚睡,刻苦读书,为何总是考不中呢?难道是我不够努力吗?”拾遗子问:“你可知,科举考试不仅看才华,还看出身和运气。你出身寒门,没有背景,在这科举场上,就像在大海里捞针,难上加难。”书生无奈地说:“难道出身不好,就注定没有出路吗?”
拾遗子说:“投胎不好,就像站在低处的人,想要爬上高山,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却还不一定能成功。你看那些官宦子弟,轻轻松松就能获得功名,而你却要经历无数的磨难。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书生听完,黯然神伤,不知如何是好。
十、浮萍章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拾遗子在北平遇到一位文人。文人满腹经纶,却在这动荡的年代里,如浮萍般漂泊无依。
文人对拾遗子说:“如今战乱不断,国家动荡,我们这些文人,空有一身学问,却无法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只能在这乱世中,苟且偷生。”拾遗子说:“你生在这样的时代,就像置身于狂风暴雨中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纵有再高的才华,也难以施展,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让你去发挥。”
文人叹息道:“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认命吗?”拾遗子说:“认命与否,取决于你自己。但不得不承认,投胎不好,生在这样的乱世,你的努力会被无数的困难所阻挡,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就像在沙漠中播种,即使你付出再多的汗水,也难以收获果实。”文人听完,沉默不语,眼中满是无奈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