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途章
每个人就像是种子,撒种子的是天帝,每颗种子的一生成长轨迹如何,其实早在撒下种子之前就注定了。
拾遗子在三国建安年间赶路,路过一个村子,眼前全是被烧毁的废墟。一个男人抱着膝盖坐在焦黑的土地上,脸色惨白,看起来就像丢了魂。
拾遗子走上前问他怎么回事,男人叹了口气说:“自从黄巾军闹事,这几十年就没太平过。我本来就想种地织布,安安稳稳过日子,可家乡不停地打仗,我的父母、老婆孩子全死在乱军手里。现在就剩我一个人,饭都吃不上,衣服也破破烂烂,怕是要饿死在荒郊野外了。”
拾遗子同情地说:“你见过农民撒种子吗?种子被撒出去,有的落在肥沃的土里,有的掉在石头缝里,有的飘到小溪边,种子自己能选地方吗?人活一辈子,就跟种子落地一样,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根本由不得自己。这个地方正好在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各路诸侯都想抢,老百姓跟着遭殃,这不是你的错,是赶上这倒霉世道了。”
男人抬头问:“那我们这些老百姓该怎么办?”拾遗子说:“种子落在好土里,就使劲长,发芽开花;落在石头缝里,也得拼了命扎根,等着下雨。你虽然生在乱世,日子过得苦,但只要不放弃,就有活下去的办法。现在这么困难,你可以躲到深山里,搭个小房子,开块荒地种地,说不定能躲开战火,平平安安活下去。”
男人听了,眼里重新有了希望,赶紧给拾遗子道谢,转身走了。拾遗子看着他的背影,自言自语说:“老天爷撒种子,各有各的地方。生在乱世的人,就像落在战场的种子,虽然躲不过吃苦,但也得在绝境里找条活路,这是命,也是人不能轻易认输的劲儿。”
二、耕织章
周成王的时候,拾遗子到了齐国。他看见一个农夫在田埂上唉声叹气,就走过去问他为啥发愁。农夫说:“我开垦这块地三年了,可土地太贫瘠,撒下去的种子收成都不好,家里老婆孩子都要饿肚子。再看看邻居家,人家的地又肥又壮,年年大丰收,为啥我这么倒霉?”
拾遗子四处看了看,发现这片地的土又松又瘦,就对农夫说:“你想过没有,土地是肥是瘦,不是种子能挑的。老天爷撒种子,有的落在好地里,有的落在差地里,这就跟人出生在穷人家还是富人家、好地方还是坏地方一样,自己说了不算。你看山坡上的树,长在阳面的,阳光足,长得又高又壮;长在阴面的,晒不到太阳,就长得又矮又小。可不管长在哪儿,树都在拼命生长。”
农夫低下头说:“道理我懂,可收成不好,家人就得挨饿,这可咋办?”拾遗子说:“就算是好地里的种子,要是不好好打理,也会长荒草;差地里的种子,只要用心照顾,也能有收成。你可以多烧些草木灰当肥料,再把山泉水引到田里来灌溉,说不定能把地养肥。老天爷把你放在这儿,就是让你在这块地上好好干,别总抱怨。”
农夫听了,觉得有道理,马上振作起来,按照拾遗子说的去做。第二年,他的收成虽然还是比不上邻居,但足够一家人吃饱穿暖了。农夫特别感谢拾遗子的指点,他明白了,虽然人生起点不一样,但只要肯努力,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拾遗子说:“这个农夫自以为明白了什么,其实他所谓的明白还是不够精确、不够完全、甚至是非常有错误的。但是为了不戳破他的一点小欢愉,我决定还是不唤醒他的小梦了吧。”
三、商贾章
西汉文景之治那会儿,拾遗子在长安的集市上,看见一个商人满脸愁容。商人见到拾遗子,就倒苦水说:“我在这集市开店好几年了,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最近越来越冷清。同一条街上,别人家店铺人来人往,我的店却没几个人光顾,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
拾遗子在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商人的店铺开在街角,位置比较偏,而热闹地段的店铺确实客人不断。他就对商人说:“你看看这集市,店铺就像种子,有的落在热闹的地方,有的落在偏僻的角落,位置不一样,来的客人自然有多有少。这就好比一棵树,长在大路边,谁都能看见,就容易被人喜欢;长在深山里,就算长得再好,也没几个人知道。”
商人着急地问:“那我就只能这样干等着吗?”拾遗子说:“当然不是。种子落在偏僻的地方,要是能开出特别的花,也会有人专门过来看。你可以在店门口摆些稀罕的货物,再弄个醒目的招牌,让路过的人知道你这儿有好东西。虽然店铺位置改不了,但你可以想办法让大家注意到你。老天爷给了每个店铺不同的位置,可怎么经营,还得看自己的本事。”
商人听了,就按照拾遗子说的做,把店里的特色商品摆在显眼的地方,还经常到热闹的地方去宣传。没过多久,店里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客人也越来越多。商人这才明白,虽然位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得用心经营。
四、求学章
唐朝贞观年间,拾遗子在洛阳,看到一个少年在私塾外面转来转去,眼神里全是想读书的渴望。拾遗子就问他怎么回事,少年说:“我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没办法进私塾读书。可我的同学们家里都有钱,能安心学习,我只能干着急。”
拾遗子说:“孩子,求学就像种子生长,有的种子落在书香门第,从小就有好的学习条件,就像长在肥沃的土壤里;有的种子落在穷人家,学习起来就特别困难,就像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不过,种子能不能长成大树,不光看土壤,更看它自己够不够努力。”
少年疑惑地问:“没有老师教,我怎么学呢?”拾遗子说:“古人说过,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你可以在私塾外面偷偷听先生讲课,下课了找同学请教,也可以找书来自己学习。以前,匡衡家里穷,就在墙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光看书;车胤捉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明读书,他们出身都不好,但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后都成了大学问家。老天爷把你生在穷人家,不是让你放弃,而是看你能不能在困难里坚持学习。”
少年听了特别高兴,从那以后,每天都去私塾外面听课,回家后就刻苦自学,还经常向有学问的人请教。多年以后,少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学者。他一直记得拾遗子说的话,明白出身不能决定一切,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五、治水章
夏朝的时候,黄河经常发大水,百姓们苦不堪言。拾遗子来到黄河边,看见一群治水的人正在休息,其中一个人唉声叹气说:“我们天天累死累活治水,可河水还是到处泛滥,家都被冲毁了,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拾遗子问他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派你们来治水?”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人说:“因为我们就住在河边,洪水来了,家都保不住,当然得治水了。”拾遗子说:“就是这个道理。老天爷把你们安排在河边,就像把种子撒在容易发洪水的地方,你们就有了治水的责任。虽然这个地方不好,但你们可以想办法把事情做好。”
“以前大禹治水,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进去,带着老百姓挖河道、疏通水路,最后才把水患治住。你们现在虽然辛苦,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说不定也能找到治水的好办法。种子落在河边,就得学会适应河边的环境,使劲扎根,不被洪水冲走;人住在河边,就得扛起治水的担子,保护好自己的家。”
大家听了,一下子来了精神,又投入到治水工作中。他们听了拾遗子的建议,仔细观察水流方向,修堤坝、挖水渠。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水患慢慢减轻了,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他们明白了,生在什么地方,就有什么地方的责任,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六、战乱章
五代十国的时候,拾遗子在南唐,看到一个老妇人在废墟里哭。拾遗子走过去问她怎么了,老妇人哭着说:“这仗打个没完没了,我的房子被烧了,儿女也走散了,现在就剩我一个孤老婆子,以后可怎么活啊?”
拾遗子安慰她说:“老人家,你见过秋风里的落叶吗?叶子什么时候掉下来,掉在什么地方,它自己能说了算吗?人活在乱世,就像落叶被风吹得到处跑,根本由不得自己。不过落叶掉在地上,还能变成肥料滋养土地;人就算遭了难,也得坚强地活下去,总会有盼头。”
老妇人难过地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啥盼头?”拾遗子说:“老天爷把你放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不是要你放弃,是想看看你能不能在苦日子里活出个样子来。你看石头缝里的小草,风再大、雨再猛,它都能坚强地长出来。你可以到山里找个安全的地方,和其他逃难的人互相帮忙,说不定能等到太平的那一天。”
老妇人听了,擦了擦眼泪,收拾起仅有的一点东西,跟着拾遗子到山里去了。在那儿,她和其他难民一起搭了个简易的房子,大家互相照顾,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心里始终盼着战争结束。拾遗子的话让他们明白,不管日子多苦,都得好好活着。
七、农耕章
北宋的时候,拾遗子到了江南,看见一个农夫望着干巴巴的田地直发愁。农夫对拾遗子说:“今年大旱,地都裂成一块一块的,禾苗全枯死了,眼看就要一点收成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啊?”
拾遗子说:“你想过没有,为啥你的地会遇到大旱?这就像种子被撒在干旱的地方,不是种子的错,是它赶上了这样的环境。不过种子遇到干旱,会使劲把根往地下扎,去找水喝。人遇到困难,也得像种子一样,想办法解决问题。”
农夫无奈地说:“道理我懂,可上哪儿找水去?”拾遗子说:“你可以叫上乡亲们,大家一起挖水井,再把山泉水引到田里来。虽然干活会很累,但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解决缺水的问题。老天爷把你安排在这块土地上,就是让你在这儿好好种地,遇到干旱也不能轻易放弃,得想办法克服困难。”
农夫听了,就把乡亲们都召集起来,一起挖井找水。大家不怕辛苦,日夜不停地干,终于在田地附近找到了水源,及时给禾苗浇上了水。虽然有些禾苗已经旱死了,但剩下的慢慢又恢复了生机。到了秋天,虽然收成比不上往年,但好歹没全绝收。农夫们明白了,遇到不好的环境,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渡过难关。
八、仕途章
清朝乾隆年间,拾遗子在北平遇到一个书生,一脸沮丧的样子。书生唉声叹气地说:“我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每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考不上。同届考试的人,有些学问还不如我,就因为家里有人当官,轻轻松松就考上了,我怎么这么倒霉?”
拾遗子说:“书生啊,走仕途就像种子生长,有的种子落在有靠山的地方,有人帮忙,就容易出人头地;有的种子落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只能靠自己打拼。不过最后能不能有出息,还得看种子自己够不够顽强。”
书生不解地问:“没有贵人帮忙,我怎么才能有出头之日?”拾遗子说:“你想想,陶渊明不愿意为了一点俸禄向人低头,回老家种地,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好文章;杜甫一辈子过得穷困潦倒,但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留下了无数经典诗篇。他们虽然在当官这条路上不顺,可在别的方面也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老天爷把你生在普通人家,说不定是想让你了解老百姓的不容易,用你的学问为大家做点实事,别一门心思只想着当官。”
书生听了,一下子想通了,不再一门心思考科举,而是回到家乡,开了个学堂,教村里的孩子读书。他用自己的知识培养出很多有本事的人,受到乡亲们的敬重。书生这才明白,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样能活得精彩。
九、商二章
明朝永乐年间,拾遗子在泉州港,遇见一个商船老板急得团团转。老板说:“我从海外运回来好多稀罕宝贝,本想大赚一笔,可港口突然改了贸易政策,货物根本卖不出去,全堆在仓库里,这下血本无归了!”
拾遗子说:“做生意就像种子顺着洋流漂,最后落在哪儿,遇到什么情况,根本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这就好比在海上行船,有时候顺风,有时候逆风,只能顺着形势想办法。”
老板着急地问:“现在政策变了,我该怎么办?”拾遗子说:“你可以把货物运到别的港口试试,或者找找新的赚钱机会。老天爷不会总把种子扔在长不出东西的地方,只要你多留意,总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以前泉州港生意好,你在这儿做买卖;现在政策变了,你可以去广州港看看,说不定能打开新市场。”
老板听了,就派人去其他港口打听情况,发现广州港对海外货物的需求很大,于是把货物运到了广州。经过一番努力,货物顺利卖了出去,还认识了不少新客户,生意慢慢又红火起来。老板感叹,做生意的环境就像土壤一样会变,但只要灵活应对,总能找到新的出路。
十、战二章
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拾遗子在湖南,碰到一个年轻医生愁眉苦脸的。医生说:“这仗打得没完没了,药品都快没了,好多受伤生病的人因为得不到治疗丢了性命,我空有一身医术,却什么都做不了。”
拾遗子说:“医生就像种子,落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就得在艰难的环境里给大家带来希望。你看战场上的蒲公英,就算到处都是战火,它也能顽强地开花,给大地添点生气。”
医生问:“可现在缺医少药的,我能做什么呢?”拾遗子说:“你可以用当地的草药治病,教老百姓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发动大家一起去找药材。老天爷把你安排在这乱世,就是让你用医术救人,虽然条件艰苦,但你每努力一次,就可能多救活一条人命。”
医生听了,马上来了精神,开始在当地采草药、研究药方,还办了个简单的培训班,教老百姓急救知识。在他的努力下,很多伤员都得到了及时救治,活下来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明白了,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心想救人,就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像种子在再差的环境里,也能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