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食肴之将帅”,百姓一日不可或缺。而蜂窝煤,目前尚有柴薪、木炭等物可以替代。
若百姓因其潜在危险而心存畏惧,大可继续沿用旧法取暖。
然而,蜂窝煤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低廉的价格。
对于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贫苦百姓而言,冬日里那份对温暖的渴望,往往能压倒对未知危险的恐惧。
更何况,在庙堂之上,在宏大的国策面前,区区几条人命,在一些衮衮诸公眼中,或许真的只是奏章上冰冷的数字。
那些闻风而动、慷慨激昂上奏弹劾的御史言官们,固然有秉持公心、为民请命者,但其中也不乏借题发挥之辈。
其背后所代表的某些力量,真正觊觎的,或许正是蜂窝煤背后巨大的利益空间。
他们想要的,是朝廷能放开限制,允许他们名正言顺地参与到这场黑金盛宴中来。
即便朝廷强硬不允,他们亦有门路暗中经营,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时刻面临被工部严厉打击的风险。
此次借惨案发难,本意或许是想迫使朝廷让步,默认私营的事实。
未曾想,年轻的七皇子明昀棋高一着,不仅不退缩,反而直接提出了特许经营的概念,将私营彻底纳入朝廷监管,还要收取不菲的费用。
你不是想参与吗?可以。但必须遵守我的规矩,缴纳保护费。
若想偷偷摸摸、不守规矩、不愿缴费?那就别怪朝廷的铁拳不留情面了。
此策若成,既能快速推广蜂窝煤,解决无数贫寒百姓冬日取暖的民生大困;又能为朝廷开辟一项长期稳定、可预期的新财源,充盈国库,实乃公私两便之策。
隆安帝的目光在明昀年轻而坚毅的脸上停留了片刻,那深邃的眼眸中,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赏之色飞快掠过,随即又恢复了帝王的深沉。
他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此策……倒有几分见地。特许经营,收保费以行监管,化私为‘公’……嗯。”
他微微颔首,“明日大朝会,此事必成焦点。
那些闻着腥味儿的御史言官们,怕是早已磨好了唇枪舌剑,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你们二人,需做好万全准备。”
“儿臣明白。”
“老臣明白。”
明昀与李凡齐声应答,声音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坚定。
两人再次叩首,方小心翼翼地起身,躬着身子,一步步退出了养心殿。
殿外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李凡才惊觉自己后背的朝服已被冷汗浸透。
他长长吁出一口气,掏出汗巾擦了擦布满细密汗珠的额头,低声道:“殿下今日在御前所陈之策,高屋建瓴,化危为机,实乃妙手。
老臣佩服。
只是……”
他脸上浮现忧虑,“明日朝堂之上,风云汇聚,恐怕会有一番唇枪舌剑,甚或疾风骤雨。
那些心思活络之人,未必甘心就此被纳入条框之内。”
明昀望了望远处宫墙之上,几只不畏些许寒风的飞鸟正在盘旋翱翔,他年轻的脸上露出一抹从容而略带深意的微笑。
“老尚书过誉了,此策乃集众人之智,非本王一人之功。
至于明日朝会,”
他语气笃定:“老尚书放心,此事关乎万千黎庶冬日取暖之生计,关乎朝廷开源节流之国策,关系国家工程。
我等占着理字,更占着利国利民的大义。
况且……”
他收回目光,看向李凡,眼神明亮:“父皇心中,对此策已有决断。”
雍正皇帝为什么在当亲王时期大多数时候都能处于无敌状态,让人挑不出毛病,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占着一个理字。
一个平民百姓占着理字没有用,因为权贵阶层会用强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一位皇子占着理字,作用就大很多了。不说无敌了,但最起码会让旁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李凡闻言,心中一动,想起皇帝最后那平静中隐含支持的态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是啊,天子心意已露端倪。
他忽然又想起一事,忙道:“殿下思虑周全。老臣以为,这特许经营的资质审核,乃此策成败之关键。
若无明确、严苛之标准,恐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反坏了蜂窝煤之声誉,辜负了朝廷惠民之本意。”
“老尚书所言极是。”
明昀深表赞同:“此事正需工部费心。可考虑从数方面严加考量:商家须有雄厚之本金,确保其有实力维持标准生产;
其工坊规模、场地、器具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所雇佣之匠人,尤以掌火候、配煤方的核心匠师,其技艺水准须经工部考核认证。
此外,过往商誉、有无作奸犯科之记录,亦当纳入考量。
初期为求稳妥,标准不妨从严,宁缺毋滥。
待此制度运行顺畅,深入人心,再视情形逐步放宽,引入更多合规商家,以利推广。”
两人一边低声商议着细节,一边沿着宫道缓缓向外行去。
初秋的阳光洒在红墙金瓦之上,带来些许暖意,也照亮了这条通向明日风暴的道路。
次日寅时刚过,天色未明,整个京城尚在沉睡。
唯有皇城根下,已是灯火通明。身着各色品级朝服的文武百官,如同汇入大河的溪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巍峨的宫门前。
沉重的宫门在晨雾中缓缓开启,官员们按着品级序列,鱼贯而入。
穿过一道道森严的宫门,踏上漫长的御道,最终肃立于庄严恢弘的金銮宝殿前的巨大广场之上。
这是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的朔望朝会,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和御史言官们都得参与。
小冰河时期的寒风凛冽,吹拂着冠冕上的璎珞和朝服的下摆,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期待。
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或探究或揣测,都悄然投向了立于皇子队列前列的七皇子明昀。
这位昨日在养心殿提出非常有效建议的年轻皇子,今日无疑将是风暴的中心。
随着司礼监大太监一声悠长尖细的“皇上驾到——”,鼓乐齐鸣。
身着明黄龙袍的隆安帝,在仪仗的簇拥下,龙行虎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实际上朝会上的各项事务早在小朝会上内阁和六部九卿们商议完毕了,拿上来讨论不过给朝臣们通通气,让大家有个参与感。
而朝会往往也会成为御史言官们发起攻击的好时机,因为避无可避,所以被攻击之人必须正面应对。
若不做好准备,一定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在太上皇寿诞,朝廷举行秋猎仪式为太上皇庆贺的议题过去后,真正的交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