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异世录 第34章 婚仪犹带旧时风

作者:孑然一蓑烟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9 17:08:4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合魂坛的樱桃树刚缀上粉白的花,金沙江的春水就漫过了去年的沙痕。昆弥人的阿禾要娶滇人姑娘阿晚的消息,像坛里新启的樱桃酒,三两天就醉了两岸的村寨——这是头回有滇人姑娘自愿嫁进昆弥部,连铜叶阁的玄铜叶都转得格外欢,叮当声里裹着金沙的暖响。

婚礼前三天,石落部的阿婶们就忙着编竹篮。篮底铺着阿晚带来的滇锦,上面码着染成绯红的青稞面、串成串的干樱桃,最上头摆着阿禾打的金镶铜梳——梳背刻着澜沧江的浪,梳齿缠着滇云大泽的稻穗纹,倒像是两条稻穗在木梳上缠成了结。

“当年可不是这样。“玉罕坐在樱桃树下择菜,银镯上的金沙在阳光下晃。她鬓角已染了霜,手腕上那只金镶银镯换过三次绳,却总爱在新人跟前晃,“头回抢亲时,昆弥的后生们扛着姑娘就跑,姑娘的银饰掉了一路,后生们的铜刀也砍卷了刃。“

阿晚蹲在她身边学编稻穗结,指尖缠着金线,编出的结里总藏着颗小金沙。“阿娘说,黎落寨的老人们讲,那时的'抢',原是你们的规矩?“她抬脸时,耳坠上的银铃叮当作响——那是阿禾仿着当年抢亲时的铜铃打的,只是小了些,软了些。

玉罕笑了,眼角的纹里盛着阳光:“是规矩,也是无奈。石落部的老人说,最早迁徙时,部落里的姑娘少,就兴'假抢真迎'。后生们得在姑娘家的竹楼外唱一夜歌,唱得姑娘心软了,故意把银镯扔在门槛外,后生们才能'抢'着人跑。“她指了指合魂坛边的沙堆,“跑的时候,姑娘要往身后撒稻种,说是'把家乡的根,种进新土地'。“

正说着,江面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昆弥的后生们举着铜铃往滇人暂居的木楼跑,阿禾领头,腰间的铜铃摇得比玄铜叶还急。阿晚早被阿婶们推到木楼二层,手里攥着刚编好的稻穗结。后生们在楼下跺脚唱古老的调子,词儿是昆弥话混着滇语:“金沙亮,稻穗黄,抢个姑娘回家乡——“

“这就是当年的样子?“纳日人阿浪的孙子趴在竹楼栏杆上笑,手里还攥着给新人准备的金沙包。他祖父阿浪当年捡的银碎,如今已铸成三只银环,挂在阿晚的嫁妆里。

“差远喽。“守木楼的滇人老阿爹拄着竹杖笑,“当年是真追,后生们得翻过三道坡,姑娘们要把装着香茅草的锦囊藏进树丛,后生找着了,才算'抢'得有诚意。现在啊——“他看阿禾正被阿晚扔下来的青稞面砸中脸,笑得直咳,“是笑着闹呢。“

阿禾终于“抢“到了木楼门口,阿晚顺着阿婶们搭的木梯往下跳,他伸手接住时,两人都滚进了铺着金沙的竹席里。阿晚的筒裙扫过沙堆,扬起的金沙星子落在阿禾的羊毛披肩上,像谁撒了把碎太阳。

仪式在合魂坛前举行。纳日长老用金沙在坛上画了两条缠绕的河,一条是金沙江的浪,一条是螳螂川的纹。“当年抢亲时,坛上的图腾被刀砍得全是豁口。“长老摸着新补的铜片,声音颤巍巍的,“现在啊,该让金沙把伤口糊成花了。“

阿禾给阿晚戴上金镯子,镯子内侧刻着两行字:一行是契形的昆弥文“江不走空“,一行是密罗样的滇文“人不离根“。阿晚回赠的是把嵌金的竹刀,刀鞘上缠着她从黎落寨带来的稻种,“当年被抢的姑娘,都要给后生一把刀,说是'若负我,刀不长眼'。“她笑着往阿禾手心塞了颗木奶果,“现在啊,是'若疼我,果甜心甜'。“

宴席上,昆弥人烤的羊肉串着金箔,滇人酿的米酒泡着樱桃。阿柴的儿子——当年那个扛着姑娘就跑的莽后生,如今已是白发阿爹,他举着酒碗唱旧年的抢亲调,调子刚起,就被滇人姑娘们的银铃声盖了过去。

“你听,“玉罕碰了碰身边的阿金,他的背早就驼了,却总爱盯着新人笑,“当年抢亲时,姑娘的哭声比铜铃响;现在啊,笑声比金沙亮。“

暮色漫上来时,后生们抬着新人的竹轿往昆弥人的帐篷走。轿帘上缀着的金沙,被火把照得像流动的河。阿晚突然掀起轿帘,往身后撒了把东西——不是当年的稻种,是混着金沙的樱桃核。

“阿娘说的,“她对追上来的阿禾笑,眼里的光比轿帘上的金沙星子还亮,“让金沙江的沙,也长出会结果的树。“

合魂坛的樱桃树在晚风里晃,花瓣落在坛边的金沙上,像谁把春天碾碎了,拌着旧年的故事,慢慢酿进了新的日子里。玄铜叶还在转,转着转着,就把当年带血的抢亲路,转成了撒满花果的红毡子——风过处,铜铃声里,尽是两个族群的心跳,敲着同一个拍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