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兄长 第17章 , 囚龙槛下待春雷

作者:作家OK0PBY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5 00:49: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囚龙槛下待春雷

至正二十一年春,鄱阳湖的残冰尚未化尽,陈友谅的败兵船队已如丧家之犬般溯江西逃。朱兴隆被铁链锁在“混江龙“旗舰的底舱,透过渗水的舷窗,能看见水面上漂浮的汉军旗帜与断肢残骸。三天前康郎山那场大火,将他点燃的引信与陈友谅的野心一同烧作灰烬,如今锁在他脚踝上的铁镣,每走一步都在舱板上拖出刺耳的声响。

“朱大哥好雅兴,还有心思看风景?“舱门被推开,陈友谅身着染血的龙袍,金冠歪斜,身后跟着满脸刀疤的亲卫。他将一坛酒重重放在木桌上,酒液溅在朱兴隆打着补丁的囚衣上。

朱兴隆瞥了眼坛口的泥封:“元帅败得这么惨,还有酒喝?“自爆炸中被亲卫救下,他已被囚禁七日,每日只给一餐糙米,此刻闻到酒香,胃里不由得一阵抽搐。

“败?“陈友谅忽然狂笑,拔出腰间短刀劈开酒坛,“朱元璋那小子不过是侥幸!若不是风向突变,孤的火龙船早把应天烧成灰烬了!“酒液顺着他的胡须滴落,眼神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你那把火,差点要了孤的命。“

“可惜没点着。“朱兴隆靠向冰冷的船板,脚踝的铁链哗啦作响。他想起爆炸瞬间,是陈友谅的亲卫队长用身体挡住了气浪,这个弑主的枭雄,身边竟也有肯卖命的人。

陈友谅灌了口酒,忽然将酒坛推向朱兴隆:“喝了它,孤就放了你。“

朱兴隆挑眉:“元帅会这么好心?“

“孤惜才。“陈友谅盯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你敢在孤的旗舰上点火,这份胆识,比朱元璋麾下那些只会拍马的家伙强多了。跟了孤,封你做个水军统领如何?“

“谢元帅抬爱,“朱兴隆拿起酒坛,却没喝,只是用指尖摩挲着坛口,“只是我这双手,只会种庄稼、运粮草,怕是握不惯水军的令旗。“他想起在应天粮仓里,那些被他一一过秤的稻谷,如今却成了敌营的阶下囚。

陈友谅沉默片刻,忽然夺过酒坛摔在地上:“不识抬举!“他转身时,龙袍下摆扫过朱兴隆的膝盖,“带他去武昌!让朱元璋看看,惹了孤,他大哥就得在孤的地牢里养老!“

船队抵达武昌时,正是元宵佳节。朱兴隆被押下船,看见城楼上挂着的“汉“字大旗在风雪中猎猎作响,百姓们却躲在门后,用恐惧的目光看着这些败兵。他想起应天城内,马秀英此刻或许正带着孩子们做花灯,而他的弟弟朱元璋,应该已收到他未死的消息。

武昌王府的地牢阴冷潮湿,朱兴隆被关在最深处的石牢里,每日只有一盏油灯相伴。他用铁链在墙上刻下横道,算着日子,第七天时,石牢的门忽然被推开,进来的竟是陈友谅的亲卫队长——那个在旗舰上救了他的刀疤脸。

“朱先生,“刀疤脸低声道,递过一个油纸包,“元帅让我给您送点吃的。“

朱兴隆打开纸包,里面竟是两个热乎乎的肉包子。他想起在钟离县饿肚子的日子,喉咙不由得发紧:“元帅为何对我这么好?“

“先生那日点火前,“刀疤脸望着石牢的铁窗,“喊了句'重八'。元帅说,能让朱元璋那小子惦记的人,不能死。“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半截烧焦的信笺,“这是从您衣兜里找到的,上面写着'赵普胜'三个字。“

朱兴隆心中一震,那是刘基密信的残片!他接过信笺,借着油灯微光,看见自己当年在青田写的“为天下苍生“四字仍清晰可辨。“你认识赵普胜?“

“他是我老上司,“刀疤脸叹了口气,“可惜被元帅以'通敌'罪名杀了。“他凑近朱兴隆,声音压得更低,“先生若想出去,我可以帮你。“

朱兴隆盯着刀疤脸脸上的刀疤,那道疤从眉骨延伸到下颌,像极了鄱阳湖面上的裂痕。“你为什么帮我?“

“因为我娘是应天人,“刀疤脸的眼神忽然温柔起来,“她说朱元璋在应天开仓放粮时,曾给过她半块救命的麦饼。“

就在此时,石牢外传来脚步声。刀疤脸立刻站直身体,对朱兴隆使了个眼色。陈友谅带着一群将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蜡封的信:“朱大哥,看看这是什么?“

朱兴隆接过信,看见封口处是朱元璋惯用的龙纹蜡印。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只有八个字:“兄若安好,我便攻城。“字迹凌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陈友谅哈哈大笑:“朱元璋这小子,倒是个孝子!可惜啊,“他指着石牢墙上的铁环,“他若敢攻城,我就把你吊在武昌城头,让他看看兄弟相残的好戏!“

朱兴隆将信纸凑到油灯前,看着火焰渐渐吞噬那八个字,心中却安定下来。他知道,弟弟这是在告诉他:攻城在即,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朱兴隆在石牢里不再刻横道,而是用铁链在墙上画起了鄱阳湖的地形图。刀疤脸时常借着送食的机会,告诉他武昌城防的薄弱处,甚至偷偷带来笔墨,让他将布防图绘在草纸上。

一日,陈友谅再次来到石牢,身后跟着的竟是俞通海——那个曾作为“降使“的巢湖水师将领。“朱大哥,看看谁来了?“陈友谅指着俞通海,“他已归顺我大汉,你不如也……“

“俞将军,“朱兴隆打断他,目光如剑,“还记得在巢湖时,你说过'绝不背叛兄弟'吗?“

俞通海脸色煞白,扑通跪在地上:“总管,我……“

“够了!“陈友谅一脚踹在俞通海背上,“看来不给你们点厉害瞧瞧,是不知道孤的手段!“他抽出佩剑,指向朱兴隆,“明日午时,武昌城头,孤要亲自砍了你的头,给将士们祭旗!“

石牢的门被重重关上,朱兴隆听见陈友谅在外面怒吼着布置刑场。他拿起刀疤脸偷偷塞来的匕首,开始打磨铁链的连接处。窗外的月光透过铁窗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当年在皇觉寺,他背着朱元璋躲避官兵时,树影落在破庙墙上的模样。

他知道,朱元璋的攻城令已经下达,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午时之前,为弟弟打开武昌城的大门。脚踝的铁链磨得皮肉生疼,鲜血滴在草纸上的布防图上,却让那些标记的城楼、粮仓更加清晰。

“重八,“他对着铁窗后的月光低语,“哥等你。“

武昌城外的夜色中,朱元璋的攻城部队已悄然集结。马秀英为他披上最后的铠甲,刘基手持羽扇,站在中军大帐前仰望星空。而在武昌城内的石牢里,朱兴隆握紧了磨得锋利的匕首,等待着春雷炸响的那一刻——那是他与弟弟约定的信号,也是陈友谅王朝覆灭的开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