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惊梦悟存亡
至正二十一年二月初四夜,九江王府地窖的烛芯爆出灯花,将陈友谅腰间的鎏金带扣照得忽明忽暗。他佩剑上的红宝石坠子蹭过朱兴隆的铁链,发出细碎的声响,惊飞了梁上蛰伏的蝙蝠,扑棱棱的振翅声里,朱兴隆闻到对方酒气中夹杂的血腥——那是白日里处决逃兵时溅上的。
“你说刘邦入关约法三章?“陈友谅忽然将酒碗砸在青石板上,碎瓷片溅到朱兴隆囚衣的破洞处,“可刘邦当年在咸阳宫,不也想霸占秦宫美人?若不是樊哙、张良死劝,怕也是个贪财好色之徒!“他晃着空酒坛,眼神在烛火下显得有些迷离。
朱兴隆屈起膝盖,铁链在脚踝处磨出血痕:“至少刘邦肯听劝。“他想起朱元璋打下应天时,也是在李善长、刘基的劝说下,才没有纵兵抢掠,“元帅可知,我弟打下滁州时,第一个下令保护的就是文庙?“
“文庙?“陈友谅嗤笑一声,抓起地上的碎瓷片划着砖缝,“能当饭吃吗?当年我在黄州杀税吏,靠的是刀,不是孔子的牌位!“砖粉簌簌落在他龙袍的金线绣纹上,那是攻占武昌后才命人绣的五爪金龙,如今却沾了地窖的霉灰。
“可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兴隆看着对方划砖的手,那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显然是握惯了船桨和刀枪,“元帅把百姓的粮食充作军粮时,可曾想过他们的妻儿在挨饿?把降将的头颅悬在城门时,可曾想过他们的父母在痛哭?“
陈友谅的动作猛地顿住,碎瓷片划破指尖,血珠滴在砖缝里。他想起去年在安庆,那个跪在他马前求放过儿子的老妇人,最后还是被他下令充军,如今恐怕早已死在采石矶的战场上。
“够了!“他突然起身,佩剑撞上地窖的石柱,发出嗡鸣,“孤不想听这些酸儒废话!“他踢开脚边的稻草,却踢翻了朱兴隆藏在草下的半块糍粑——那是陈雪雁今早偷偷送来的,用荷叶包着,如今已经冰冷。
陈友谅盯着那半块糍粑,忽然想起雪雁小时候,总爱把糍粑藏在他的靴子里,等他回来时惊喜地掏出。那时他还只是个穷盐贩,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如今贵为汉王,女儿却宁愿把糍粑送给敌酋的哥哥。
“你到底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他猛地揪住朱兴隆的衣领,铁链哗啦作响,“她一个金枝玉叶的郡主,竟去给你这个阶下囚送吃的!“
朱兴隆被勒得喘不过气,却还是挣着说:“因为她知道,跟着你,迟早会像那些被充军的百姓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你找死!“陈友谅怒吼着,拔出佩剑抵在朱兴隆咽喉,剑身的寒光映出对方眼中的平静,那是一种他从未在敌人眼中见过的、近乎悲悯的平静。
“元帅杀了我,“朱兴隆的声音被剑尖压得嘶哑,“朱元璋只会更疯狂地攻城,到时候九江城破,元帅觉得雪雁小姐能活下来吗?“他想起陈雪雁说的徽州,想起她手腕上那串磨得发亮的佛珠,“元帅当年起义,不也是为了不让百姓受欺压吗?如今却让自己的女儿也活在恐惧里,这跟你当年恨的那些贪官污吏,又有什么区别?“
陈友谅的剑尖微微颤抖,酒意瞬间醒了大半。他看着朱兴隆布满血丝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仿佛在那里面看到了自己早年的影子——那个在渔船上发誓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的少年,那个杀了税吏后在江边长跪不起的青年。
“放开他!“地窖门突然被推开,陈雪雁穿着单薄的寝衣站在门口,头发被夜风吹得凌乱,手里紧紧攥着那块“平安“香牌,“爹,你答应过我不杀他的!“
陈友谅猛地回头,看见女儿泪流满面的样子,握剑的手无力地垂下。亲卫队长跟在雪雁身后,手里提着铜灯,灯光照亮了她裙摆上的泥点——显然是翻墙跑来的。
“雪雁,你怎么...“陈友谅的声音有些干涩,看着女儿冻得发紫的嘴唇,忽然想起夫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让他好好照顾女儿。
“爹,“陈雪雁跑到朱兴隆身边,挡在他前面,对着陈友谅哭喊,“你放了朱大哥吧!朱元璋要是来了,看到他没事,也许会放过我们...放过九江的百姓...“
陈友谅看着女儿单薄的背影,又看看朱兴隆手腕上被铁链磨出的血痕,忽然觉得无比疲惫。他征战半生,杀人如麻,以为只要握紧手中的剑,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却没想到,最终让他动摇的,竟是女儿的眼泪和敌人的言语。
“都出去。“他对亲卫队长说,声音里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亲卫队长看了看陈雪雁,又看了看陈友谅,最终还是带着人退了出去,关上了地窖门。
地窖里只剩下他们三人,烛火在寂静中发出轻微的爆裂声。陈雪雁扶着朱兴隆坐下,拿出帕子想帮他擦去嘴角的血迹,却被陈友谅拦住。
“雪雁,你先回去,“陈友谅的声音平静下来,“爹...爹跟朱大哥再说几句话。“
陈雪雁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临走前深深看了朱兴隆一眼,那眼神里有担忧,有期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恋。
地窖门再次关上,陈友谅走到朱兴隆面前,没有坐下,只是低头看着他:“你说...如果孤开城投降,朱元璋真的会放过雪雁吗?“
朱兴隆抬起头,看着对方眼中的挣扎,知道这是说服他的最后机会:“我以朱家列祖列宗的名义发誓,“他的声音无比郑重,“只要元帅开城投降,我弟定会保全你和雪雁小姐的性命,让你们去徽州,安度余生。“
陈友谅沉默了很久,久到烛火几乎要熄灭。他想起这些年杀的人,占的城,抢的黄金,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连女儿都不信任他。或许朱兴隆说得对,他真的错了,从弑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好,“他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像叹息,“孤答应你。“
朱兴隆心中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孤有个条件,“陈友谅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芒,“孤要亲自跟朱元璋谈,而且...要你做人质。“
朱兴隆看着对方眼中复杂的神色,知道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最危险的赌注。但为了雪雁,为了九江的百姓,也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他别无选择。
“好,“他点点头,“我答应你。“
地窖外,九江城的夜风吹过王府的飞檐,带来远处江面隐约的战鼓声。朱兴隆知道,这一夜的谈话,或许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包括他自己,陈友谅,还有那个思春的小姑娘陈雪雁。
而朱元璋的大军,此刻应该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只等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便会发起总攻。九江之战的结局,似乎在这个深夜的地窖里,已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