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窗外的光线缓缓洒进房间,柔和得像是经过漫长黑夜后才终于归来的温暖。
苏黎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沈砚舟的侧脸。他还在睡,睫毛在眼睑上投出淡淡的阴影,呼吸均匀而安稳,像一个历经漂泊终于靠岸的人。
她没有动,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
从重逢到并肩,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他们之间的某些瞬间,依然像初见那般小心翼翼。她知道沈砚舟依然会不自觉地在深夜轻声呼唤她的名字,也知道他偶尔陷入沉默,并不是没话说,而是怕说错了什么。
这些小细节,没有人提醒她留意,但她却记得很牢。
她伸手轻轻碰了碰他的手指。
沈砚舟微微睁开眼,眼神还带着初醒时的迷蒙。
“醒了?”他声音低哑,带着刚睡醒的磁性。
“嗯。”苏黎微笑,“你昨晚说梦话了。”
他有些尴尬地皱眉:“说什么了?”
“你说,‘别走’。”
沈砚舟盯着她,沉默几秒后,突然伸手把她揽进怀里。
“我怕你走。”他说。
苏黎靠在他胸口,听着他胸腔传来的低沉心跳:“我现在不会了,哪怕将来再有风雨,我也会拉着你一起走。”
沈砚舟没有说话,只是收紧了手臂,像是在回应她的承诺。
两人安静地躺了几分钟,直到房间的闹钟准点响起,苏黎才轻轻推开他:“起床了,今天我们不是要一起去西郊参加那个新项目发布会?”
沈砚舟一边坐起身一边点头:“嗯,我已经安排好车辆和行程,会议室也布置好了。”
“真不愧是我的合伙人。”苏黎穿上外套,低声调侃。
“现在是你老公了。”沈砚舟挑眉,“改口吧,苏总。”
“好啊,沈先生。”
上午十点整,西郊会展中心。
渡光科技新一代“情绪识别引擎”发布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联合创始人,苏黎与沈砚舟并肩走上主会场的阶梯,身后是大屏幕滚动播放的合作机构标识与核心技术关键词,整个展厅气氛庄重却不失活力。
他们一前一后通过媒体区,聚光灯不时扫过,镜头定格在两人身上的那一刻,仿佛这不是一次商业发布会,而是一场重新开始的见证。
主持人致辞结束后,苏黎走上讲台。
她身着浅灰色西装裙,低马尾干练利落,目光从容地扫过全场。
“大家好。”她语调温柔而有力,“今天是渡光科技成立以来最关键的一场发布。我们的产品曾被质疑、也曾被认可,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台下掌声不大,却整齐而有力。
“我们新一代‘情绪识别引擎’不同于以往单一维度的反馈模型,而是在多重语境中引入用户主观调节模块,真正实现‘共情式智能识别’。”
大屏幕随之切换,出现新模型的三维参数图与用户应用场景模拟。
“我一直相信,技术可以冰冷,也可以温柔。而我们所做的,正是用代码理解人,用模型照亮人心。”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眼神不经意地扫向后台那处不被聚光灯照到的角落——那里,沈砚舟正站着,注视她的一举一动。
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场发布不只是为了产品,也是她亲自为自己过去的坚持做出的答辩。她要让所有人知道,那个曾在风暴中撑起整个团队、后来又跌进低谷的苏黎,现在不仅走了回来,而且带着爱与信念站在了更高的舞台上。
发布会进入互动问答环节,苏黎回答了一连串技术与商业问题,思维敏捷,反应从容,引来不少同行侧目。有人低声私语,“她早就不是那个只会写代码的天才少女了,现在她有了完整的战略思维。”
会后媒体采访中,有记者提出:“你们公司重新出发之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苏黎看了一眼沈砚舟,认真答道:“是我不再一个人。”
发布会结束后,沈砚舟亲自开车带苏黎离开会展中心。
车子驶入高架桥,远处天边泛起了晚霞,粉金色的云晕染着整片天幕,像是某种冥冥中的回应。
“今天的你,”沈砚舟轻声开口,“特别耀眼。”
“所以你在后台没敢靠近?”苏黎侧头调侃。
“是不想打扰。”他坦然道,“你站在那里,像是一个独立世界的中心,我突然觉得,我可能爱你比我自己以为的更深。”
苏黎一怔。
他的话说得太平静,反而让她心跳漏了一拍。
“你知道吗?”他继续,“我在第一次错过你之后,每天都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重来一次,会不会做得更好?’”
“那你现在觉得呢?”
“现在我知道——不是做得更好,而是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和你一起走下去。”
苏黎转头看他,眼神比晚霞还温柔。
“沈砚舟,谢谢你。”她轻轻开口。
“谢谢我什么?”
“谢谢你曾经不放弃,也谢谢你现在不抢我风头。”
沈砚舟笑了:“我抢不过你。”
“你倒是诚实。”
“我只在你面前诚实。”
两人轻笑中,车子缓缓驶入回城的主道,路两边的灯光一盏一盏亮起,仿佛有人替他们点亮了归途。
苏黎靠在车窗,看着倒影里自己的脸,忽然有些恍惚。
这一路走来,她曾以为自己会一直独自前行,也曾幻想过有人与她并肩,可真当这人出现后,她却发现自己早已做好准备,只是不知道而已。
“砚舟。”
“嗯?”
“我们不再错过了,好不好?”
“好。”他答得干脆,“以后只管并肩。”
夜色渐深,车子驶入市中心最安静的一段街区。路灯暖黄,街边银杏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什么古老又温柔的誓言。
他们没有回公司,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临时决定绕路去南山公园走一走。这个地方曾是他们大学时期常来的约会地,也见证了他们年少时无数的争执与和好。
“你还记得这棵树吗?”苏黎站在山顶栈道的一处平台边,指着前方那棵巨大的白榆树问。
沈砚舟望了一眼,随即轻笑:“当然记得。你当年气我不陪你去画展,拿石子在这树干上画了个小乌龟。”
“还被你发现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那天很后悔。”他看着她,“你说你想让我陪,其实不是为了看画,而是想我站在你身边而已。”
苏黎点头,没说话。
风穿过树叶,带起几片落叶飘落脚边。沈砚舟忽然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到她面前。
苏黎有些意外:“这是什么?”
“你打开看看。”
她轻轻掀开盒盖——是一枚戒指。
极简设计,没有钻石,没有夸张的镶嵌,戒圈内侧刻着一行小字:“错过的光,终会汇聚。”
苏黎屏住呼吸,久久没有出声。
沈砚舟单膝跪地,眼神坦然而坚定:“我知道我们早就不是最初的自己,也错过了最容易的年纪。但如果你愿意,我希望用余下的时间,一点一点补偿你。”
“嫁给我,好吗?”
苏黎红了眼眶。
她没有激动地落泪,没有惊讶地掩嘴,只是轻轻地把那枚戒指戴上,无比平静地答道:“我们已经并肩走了那么久,再往前,我当然也要一起。”
沈砚舟起身,将她拥入怀中。此刻的他们没有誓言、没有观众,只有彼此和一路走来的过往。
而那些错过过的光,也终于在此刻,照亮了他们共同站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