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在大秦当官的!! 第81章 送扶苏回咸阳

作者:一笑澄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4:43:2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驿站外,雨滴沥沥,时大时小,陈远青站起来看了一眼窗外正在进来的商队,微微躬身:“公子,该回去了!”

咸阳没有宵禁,甚至还有夜市,咸阳城亦没有城墙,以至于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有商贾进出咸阳。扶苏自然是不可能在这里过夜的。

纵然想也不行。

有些秦律可以僭越,有些秦律不能僭越。

面对面坐在马车里。

杜邮是咸阳城外最近的一座驿站,这里始终能看到来来往往从咸阳城中进出的商人。

扶苏撩起车帘,看着艰难拉着货物的商贾,却用仇视的眼神注视着从他们身边经过的马车上的扶苏,直到行走很远仍然凝望。

“他们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陈远青看着先前在驿站避雨的商贾:

“他们是齐人。”

“公子应该听过齐歌松柏。”

“齐国灭亡,秦国把他们的国君安置在边远的共邑,将他活活饿死在当地荒僻的松柏之间。”

扶苏知道这件事:

“粮食价钱降低,为什么他们还运送粮食?”

陈远青坐在马车里:

“我说一个理由。”

“公子知道秦人为什么不愿意做商贾吗?”

扶苏摇头。

“一旦选择当商户,他们都户籍就不能再改变。”

陈远青目光看过去:“新颁布的政令细则还没有流传到郡县,郡县还没有调用钱币来购买粮食,他们从咸阳运输到郡县,大概是想赚取些差异的价格。”

“要运送到哪里?”

“大概是栎阳。”

“他们运输的是粮食,刚才在驿舍里,他们怎么没有说这些?”

“我和公子都是外人,不会把这些话告诉我们。”

“先生认为,这条政令无法执行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扶苏这个人很执著,告诉他说不定会直接跑到始皇帝面前,陈言这条政令的弊端。

陈远青想了想:“商贾可以抬价价钱制造粮食贫瘠的假象。”

“所以需要法令约束他们。”

马车离开杜邮,在咸阳城的皋门前停下来,簪袅说:“公子,殿下,咸阳宫到了。”

扶苏起身对着陈远青说:“多谢先生!”

此时咸阳宫的另一头。

叔孙通在张望眼前的宫室,心说待会一定要用礼仪折服将闾。

他来到宫室的大门前,对着谒者鞠躬:

“劳烦通传,博士宫侍诏博士叔孙通,求见将闾公子!”

谒者犹豫。

思索片刻,进入宫室中,一个穿戴整齐的皇子坐在矮案上,和扶苏有几分相似,腰间佩着剑,微微躬身:

“公子,叔孙先生来了。”

叔孙先生是兄长的老师,怎么会来见我呢?将闾想了想,看向谒者:“带他进来。”

宫室里很空旷,木架上陈列着很多断剑。

叔孙通走进来朝着将闾微微躬身:“叔孙通拜见公子!”

“我听说公子贤慧,没有良师教导而导致才能被埋没是可惜的,博士多赞扬长公子忽略公子的贤明,我又恰巧精通山东六国的理法,可以教导公子一些礼仪的事。”

“我不想学习理法。”

叔孙通想了想:“公子早慧,像陛下一样刚毅,这是可惜的啊!”

啪!

一柄剑丢到叔孙通脚下。

“叔孙先生剑术如何?”

“略通一二。”

叔孙通微微抬头,看着将闾。

“赢过我我就听从叔孙先生的教诲。”

半刻钟后,叔孙通满身汗渍,倒在地上,看着将闾。

将闾收回指着叔孙通的剑:“叔孙先生擅长周礼六艺中的什么?射术?”

“书和御术。”

“叔孙先生的剑术不如我,你回去吧。”

“将闾公子的为人,若能通读经籍,一定会掌握治理国家的策略。”

叔孙通微微抬起衣袖,身体微微躬屈,用的是齐国祭拜的礼仪:

“听说公子最敬仰长公子,不如,我和公子去问问长公子如何?”

将闾想了想:“好!”

叔孙通带着将闾来到扶苏的宫殿,谒者拦住叔孙通说:“公子、叔孙先生留步,长公子在宫室中披览,请你们挑选空闲的时间再来。”

“说是叔孙通来了!”

叔孙通很大声。

“叔孙先生!”

叔孙通见状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谒者听完走进宫殿里。

几盏明亮的多枝灯,竹简被写满了放置在地上,青灯竹简,把石室里的书籍搬出来,扶苏思索着刚才和陈远青说的事,就看见谒者走进来。

“公子,叔孙先生带着将闾公子来了!”

“什么事?”

“听说将闾公子在宫室里和叔孙先生比试剑术,几次把叔孙先生击败了,似乎有事想要长公子求证……”

“进来吧。”

扶苏对着走进来的叔孙通行礼。

叔孙通进来就说:“通听说公子,去了一趟咸阳城外的杜邮驿舍?”

“均输令下达到地方,扶苏有一些事想不明白,就请仆射带扶苏出宫一趟,叔孙先生因为什么事来见我?”

“通想担任将闾公子的老师。”说着叔孙通微微躬身。

扶苏看着叔孙通,又看着将闾,叔孙先生并不是谦虚和客气的人,弟弟将闾又爱玩闹,两个人怎么能相互讨教。

“叔孙先生不在博士宫编写礼制,怎么想起教导将闾?”

“通来咸阳,本来想通过教导长公子,来使道理和治式使天下人得知,奈何!长公子只听从仆射的话。”

“通只能退而求其次,教导将闾公子。”

扶苏苦笑。

叔孙通说着就要跪下来。

扶苏伸手去拦:“叔孙通先生精通礼仪,很善长经籍,将闾啊!不能只顾着在宫室里与人击剑,以后需向叔孙先生讨教。”

将闾向来很听兄长的话,只能点头:“好,兄长。”

叔孙通喜急,躬身:“多谢公子!”

丞相府里很安静。

下过一场雨后,桑树、屋檐和廊道都变得清晰,几只麻雀在地上啄食。

王绾曲腿跽坐在矮案前,稳如磐石的手,在竹简上写着令书。

写的内容是,均输丞设为一千石官员,配备官吏六百人,为此设立与商贾勾结哄抬粮价的罪行,渎职罪。

看见他写完,上计上前劝说:“丞相,一会儿还有简牍要送来,不如小憩片刻?”

“均输文书却还没有写出来,地方怎么执行呢?”

王绾摆摆手。

忽然他停下笔。

拿起翘起的竹简,看见上面有一根细刺,批阅了很多竹简,几根刺刺进满是老茧的肉里,也浑然没有发觉。

捏着手指,把刺抽出来,弹了弹手指,把刺搁到碗里。

抬头,看了一眼庭院外的天色。

“章邯在做什么?”

在廊道里的上计微微躬身:“听说,去内史府挑选了四名咸阳丞。”

“章邯计算山川河泽,税目从来没有过错,政令交给他是令人放心的。”

陈远青来到丞相府,刚坐下,就看见肃着一张脸的章邯走进来。

王绾点了点笔,指了指旁边的矮案,“坐吧。”

陈远青和章邯分别在王绾左边和右边坐下来。

王绾手里拿着两卷竹简。

就像当年秦攻打六国时,诸公把方案制定出来,而他把方案逐一落实一样。

秦刚刚统一天下几年,没有人知道天下应该怎么样治理。

他一直在寻找治理天下的方法。

这是他找到的第二条治式。

叫均输策。

王绾看着章邯和陈远青说:“政令已经写好了,都在这里了。”

陈远青打开竹简。

什么时候实行均输那样的法令,征收的粮食应该运到哪里,官吏的编制,这些全都写在竹简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