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担任首领。”
“为什么是你?”
七位首领看向桀吁。
桀吁说:“我部族的人最多,装备也最精良。俘虏中有秦人工室锻造弓箭的匠人。”
“如果我担任首领,可以给你们传授锻造青铜箭矢的技术。”
制造弓箭,箭头最难。
箭头浸过泡粪,是杀伤野兽和人的一大兵器。然而这样三角箭头的兵器,凭百越是很难打造的。
南越一支的首领赤奋若说:“如果箭矢足够,的确未必会输给秦人的弩机。”
桀吁目视前方:“你们的部族还有多少人?”
七位首领听完都不发言。
西瓯一支部族的首领疆困说:“你先说,如何取胜秦军?”
桀吁说:“一年前,译吁宋和秦军对战。”
“率领越人和秦军大股正面交战,这是被秦军击溃的原因。”
他目光扫过屋室中的首领,相信经过这次交战都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但历史没有回头箭。从他们脸上能看出,他们赞同自己的看法。
“百越多山林密,水网纵横。越人可以分散,以小股兵力袭扰秦人的城邑,伏击小股秦人。”
“秦人依靠灵渠运输粮草,我们可破坏水道,妨碍秦人屯田,烧毁粮仓,或与沿途越人联合封锁山道。”
“秦人兵力分散,一旦断粮,士气必然崩溃。”
“十年,可以慢慢吞食。”
七位部族首领眼底陷入沉思。
的确,凭以往秦军交战的上百次经验,埋伏击杀的秦人最多。
南越一支部族的首领柔兆,望着屋檐流下的水滴,想了想说:
“如果用这样的方略,我愿意率领族人和你试一试。”
桀吁目光看向他:“你有多少人?”
南越一支部族的首领柔兆说:
“我们部族有一万人。”
西瓯一支部族的首领疆困目光看向一处密林:“我们部族还有两万人。”
“我们部族还有三万。”
“我们部族还有九千。”
“我们部族还有一万。”
南越一支的首领赤奋若目光看向桀吁,并不急于报出部族人数,等到桀吁目光和他相对时,才说:
“如果秦人退出百越,百越的疆域你想如何分配?”
桀吁目光坚定:“想必你们都很清楚,单凭一个部族,无法抗衡秦。”
“你们的领地我一寸不取!并且东瓯部族晒的盐膏,你们可以用青铜或者食物来交换。”
南越一支的首领赤奋若说:“我的部族还有两万人。”
桀吁说:“结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捣毁秦人的粮仓,摧毁他们灌溉的水道。”
桂林县的大道上,大雨簌簌冲刷着密林,一匹载着驿卒的快马飞速踏蹄,泥土飞溅,马蹄陷入泥膏几次险些打滑。
穿过秦军设置的关卡时,驿卒大喊一声急传,秦士卒连忙把拒马抬开。
到官署衙门前,雨水簌簌地下,驿卒翻身下马,把竹筒递给走出来的掾吏荆。
走进正堂中,掾吏荆对着陈直善说:
“主父,有广安的急传。”
陈直善用铜丝挑亮灯芯,看着竹简。
等到看完之后,他把竹简放在矮案上,说:
“召集集议。”
片刻之后,县丞癃和县尉嗛在官衙中相遇,两人互施一礼。
秦在征战六国间,曾短暂攻占百越,百越归并秦朝的疆域,他们奉命来使桂林郡平定。
沿着水帘一样的廊道走进正堂,在陈直善两旁坐下。
一个百越打扮的人,头发很短,身上纹着蛇一样的纹身,赤着脚,他骑着马从雨中来到郡治的衙署前,头发淋的湿漉漉的,把缰绳递给掾吏荆。
于逢走到正堂的里坐下。
等三人把竹简看完,陈直善目光看向远处的林海:
“谁在召集越人?”
于逢想了想:“我说两个人。”
“一个叫旅蒙。”
他顿了顿,继续说:
“他是南越一支部族的首领。”
“战国时,楚国和百越往来密切。他用翡翠犀角向楚国的贵族交换铜器和铁器,把它们制作成武器,使百越的部族强盛。”
“一个叫桀吁。”
“桀吁,桀吁这个人,和所有的越人都不一样。”
“不喜欢狩猎,他喜欢假扮中原人,行走在各国之间,曾经到齐国的社稷下学宫去听博士讲学,很崇尚中原的经籍。善待从各国流放到百越的工匠、士人。”
县尉嗛听完,脸色徒然严肃:“主父,我有一个提议。”
他顿了顿说:“把城邑中所有的越人都杀了。”
陈直善目光看着县丞嗛:“当年,商鞅来到秦国,实行新政。”
“黔首不相信新法,新法在秦国处境困窘,商鞅在栎阳立木。”
“现在秦人在百越立木,越人刚遵循新的法则,把他们全杀了,秦的威信,荡然无存。”
县尉癃点头:“我赞成主父。”
陈直善问看向于逢:“有多少人?”
“大约有七万。”
县丞嗛说:“主父接下来要怎么做?”
陈直善想了想,“先把信传回咸阳吧。”
—————————
咸阳城的内史府。
天气骤然变得凉爽许多。
内史腾坐在正堂的廊下看书,掾吏牵着一根绳,绳子另一端绑着瘦弱的牛倌,掾吏躬身说:“腾公,大厩中的牛长不足。”
“昨天接产的一只小牛犊,死在了厩里。”
蓄牛令颁布后,牛长的任务变得多起来,既要清扫牛棚,又要照顾喂养耕牛,难免会照顾不周全。
母牛产子容易让耕牛死亡,牛犊死,或母牛死,白天还好,夜里牛长守护不好容易疏漏。
“记录出生日期、毛色入牛籍的有多少?”
“二十三头。”计吏回答。
内史腾抬起头对着那押缚的掾吏说:“牛长不任,鞭笞二十,赀一盾,发戍到上郡。”
等到牛长被掾吏拖下去。
内史腾沉思片刻,看着旁边的计吏。
“叫陈远青来。”
………………
陈家的宅院,原本果实累累的桑树被仆从采下摘桑葚后,枝叶愈发茂密,导致庭院的光线昏暗一些。
正堂前,陈远青正手举着竹简看书,喜走过来说:
“公子,掾吏来请您去内史府!”
应该是因为耕牛的事?
陈远青来到内史府,就看见内史腾端坐在正堂里,左右两边有计史,微微躬身:“腾公因为什么召我来?”
来到近前,在光线刚好照到的位置坐下来。
“这是《广蓄耕牛令》,你看看。”
说着递过来两卷竹简。
陈远青说:“腾公要招募牛长?”
内史腾缓缓点头:“嗯,让懂得畜养的人来咸阳。”
“畜养者,免徭役,一岁粟十石。”
打开竹简,可以看到招募牛长的耕牛令。
不论出身,擅长蓄养者奖励田亩和土地?
“腾公擅长郡县治理,写的很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