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命章
话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个叫拾遗子的年轻人,常和村里的伙伴们聊天。一日,众人围坐在老槐树下,有人叹气说:“这世道,咱们穷得叮当响,这辈子怕是没指望过上好日子了。”
拾遗子却摇摇头,缓缓说道:“诸位可听说过朱元璋?他出身贫寒,做过牧童,讨过饭,父母兄长都因饥饿和疾病离世。可他没有认命,先是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崭露头角。他广纳贤才,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能人都为他效力。后来,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一代帝王。所以说,人的命运早就注定,哪怕出身再贫寒,该当帝王将相的人,谁也拦不住。”
众人听后,虽半信半疑,但心里也燃起了一丝希望。拾遗子看着大家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话多少触动了他们。
二、奇遇章
春秋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里,拾遗子在集市上摆摊卖些小物件。这天,来了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在拾遗子摊前驻足许久。拾遗子见老者可怜,便送了他几件小玩意。
老者很是感激,拉着拾遗子说起了话:“年轻人,别看我现在穷困潦倒,我给你讲个故事。当年伊尹,本是有莘氏家的奴隶,负责做饭烧菜。但他心怀大志,想辅助商汤成就一番大业。他借谈论烹饪滋味的机会,向商汤阐述治国之道。商汤发现了他的才能,便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伊尹帮助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成为一代名相。这就说明,人的命运是天定的,身份地位根本无法阻挡。”
拾遗子听后,深有感触,说道:“老伯所言极是,就像您,说不定哪天也能有一番作为呢。”老者笑着摆摆手离开了。此后,拾遗子更加坚信,命运早已注定,那些出身低微却成大事者,都是天命所归。
三、求学章
战国时期,拾遗子听闻鲁国一位大儒学问高深,便长途跋涉去求学。到了大儒的学堂,却发现这里的学生大多出身富贵。
有个富家子弟见拾遗子穿着朴素,便嘲笑他:“就你这穷酸样,还来求学,能有什么出息?”
拾遗子不卑不亢地回应:“你可知百里奚?他早年流离失所,沦为奴隶。秦穆公听说他有才能,用五张羊皮将他从楚国赎回。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人的命运早在冥冥之中就定好了。”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都很惊讶,大儒也对拾遗子刮目相看。在求学过程中,拾遗子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只要是命中注定要成就大业的人,无论起点多低,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游历章
东汉末年,拾遗子游历四方。一日,在一座破庙里,他遇到了几个同样落魄的旅人。
其中一人唉声叹气:“如今战火纷飞,我们这样的人,怕是只能饿死在这乱世了。”
拾遗子安慰道:“你们可曾听说过刘备?他早年以织席贩履为生,生活十分困苦。但他胸怀大志,结识了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联吴抗曹,占据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一方霸主。所以说,命运是掌握在老天爷手里的,该成为大人物的人,再艰难也能出头。”
旅人们听了拾遗子的话,心中的绝望渐渐消散,对未来又有了一丝期待。拾遗子继续他的游历,一路上不断向人讲述这些故事,传播着命运天定的道理。
五、解惑章
五代十国时期,拾遗子在一个小镇上开了间茶馆。一天,有个年轻人满脸愁容地走进来。
拾遗子给他倒了杯茶,问道:“年轻人,何事如此烦恼?”
年轻人苦笑道:“先生,我出身贫寒,想做点生意改变命运,可处处碰壁,感觉这辈子就这样了。”
拾遗子笑了笑说:“你知道郭威吗?他出身寒微,早年经历坎坷,做过很多苦差事。后来他投身军旅,凭借自己的才能,逐渐掌握兵权。后汉隐帝猜忌他,他被逼无奈起兵反叛,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政权。这就是天命,该成为帝王将相的人,不管眼前多艰难,都能逆袭。”
年轻人听后,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起身向拾遗子道谢后,充满干劲地离开了茶馆。
六、抉择章
唐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拾遗子在一个渡口遇到了一位正在犹豫的船夫。
船夫对拾遗子说:“先生,如今世道不好,我是该继续在这撑船,还是去参军碰碰运气呢?我怕自己选错,这辈子就毁了。”
拾遗子说道:“你听过朱温吗?他出身贫苦,早年在乡间游手好闲,被人看不起。后来他参加黄巢起义军,因功逐渐崭露头角。之后他背叛黄巢,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最后他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所以说,人的命运早有定数,无论你怎么选,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改变不了。你不必太过纠结,大胆去做,说不定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船夫听了拾遗子的话,不再犹豫,决定去参军。多年后,拾遗子听说那个船夫还真在军中闯出了一番名堂。
七、患难章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百姓四处逃亡。拾遗子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一对衣衫褴褛的父子。
父亲绝望地说:“先生,我们一路逃亡,吃不上饭,活下去都难,还谈什么未来?”
拾遗子说:“你们知道刘裕吗?他出身寒门,自幼家贫,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但他心怀壮志,投身北府军,在孙恩之乱中初露锋芒。后来他对内平定桓玄、卢循、刘毅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最终代晋自立,建立刘宋政权。所以别灰心,命运自有安排,说不定你们之中就有能成大事的人。”
父子俩听后,互相看了看,眼中有了一丝坚定,继续跟着众人一起寻找安身之处。
八、相遇章
南宋时期,拾遗子在杭州的一家客栈里,遇到了几个书生。
书生们正在讨论科举之事,其中一人沮丧地说:“我考了这么多年,还是名落孙山,看来这辈子与仕途无缘了。”
拾遗子走上前去说道:“你们可知刘邦?他早年只是个小小的亭长,整天无所事事,被人看作是无赖。但他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抓住机会,带领军队推翻秦朝,又在楚汉之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所以说,能不能成大事,和科举、出身都没关系,全看天命。说不定你命中注定不是靠科举,而是有其他成就大业的机缘。”
书生们听后,若有所思,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想法。
九、传承章
清朝末年,拾遗子在一个私塾里教书。一天,有个学生问他:“先生,我们家境贫寒,真的能有出息吗?”
拾遗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听过努尔哈赤吗?他出身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家庭,少年时母亲去世,后母对他不好,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这就是命运的力量,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是天命所归,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你们要相信自己,说不定未来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学生们听了拾遗子的话,深受鼓舞,学习更加努力了,他们都期待着自己命中注定的机缘到来。
十、终悟章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拾遗子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有一天,几个年轻人来拜访他,向他请教人生道理。
年轻人问:“先生,如今战乱不断,我们普通人该如何改变命运?”
拾遗子缓缓说道:“这么多年,我给无数人讲过那些出身贫寒却成大事的故事,从朱元璋到努尔哈赤。我想告诉你们,人的命运是早就注定好的。就像那些帝王将相,他们即便出身低微,历经磨难,最终还是能登上高位。我们不必刻意去挣扎改变,只需顺应天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许有一天,属于你们的机缘就会到来,那时,你们自然会成就一番事业。”
年轻人听后,若有所悟。拾遗子一生都在传播着命运天定的理念,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道路,无论贫穷富贵,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