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咸阳章
秦末乱世,群雄并起。拾遗子与友人于市井茶肆闲谈。友人问:“如今各路义军伐秦,依你看谁能成就大业?”拾遗子摇头道:“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岂是我等能轻易看透的。不过听闻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可谁能先到,实在难料。”
友人不以为然:“刘邦不过是小小亭长,手下兵将也不多,而项羽力能扛鼎,麾下楚军勇猛无比,定是项羽先入咸阳。”拾遗子笑而不语。
后来,刘邦率军一路西进,避开秦军主力,巧用计谋,率先抵达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友人听闻后,急忙来找拾遗子,惊叹道:“当初你虽未明言,但似乎早有预料,难道你有未卜先知之能?”拾遗子摆摆手说:“我哪里有什么本事预测未来。刘邦先入咸阳,不过是诸多机缘巧合凑到一起罢了。他行军路线、秦军布防、各种突发状况,哪一样不是变数?这不过是注定的巧合,并非我能算准。”
二、官渡章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夕。拾遗子在一处村落借宿,与村中的老者谈论战事。老者忧心忡忡地问:“袁本初兵多将广,曹操兵微将寡,这场仗,谁能赢啊?”
拾遗子沉思片刻说:“战争胜负,不是只看兵力多少。袁绍看似强大,却刚愎自用;曹操虽弱,却善于用人。但即便如此,谁胜谁负,也不是能提前断定的。”老者不解:“难道就没有一点迹象可寻?”
拾遗子接着说:“比如粮草,若袁绍粮草充足,曹操难以久持;可若袁绍粮草出了问题,那局势就难说了。但粮草会不会出事,又怎么能提前知道呢?”
不久后,袁绍谋士许攸叛逃,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袁绍大军粮草尽毁,最终大败。老者再次见到拾遗子时,感慨道:“你之前说的粮草之事,竟然应验了,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许攸会叛变?”拾遗子连忙否认:“我哪里知道会有这样的事。许攸叛变、粮草被烧,这都是一连串的巧合。一切都是注定好的,并非我能预测。”
三、赤壁章
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爆发前。拾遗子在长江边遇到一位渔夫,渔夫好奇地问:“先生,听说曹军号称八十万大军,孙权和刘备联手,能打得过吗?”
拾遗子望着滚滚江水说:“胜负之道,不在兵力多寡。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军虽少,但熟悉水情。可即便如此,谁能获胜,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渔夫又问:“那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改变战局呢?”拾遗子说:“意外之事,谁能料到?也许风向、天气,都会成为关键。但这些又岂是能提前知晓的?”
后来,周瑜采用火攻之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火势顺着风势蔓延,曹军战船被烧得七零八落。渔夫见到拾遗子后,兴奋地说:“先生,你之前说的风向真的成了关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会有东风?”拾遗子连连摇头:“我哪里能预知天气。东风的出现,火攻的成功,都是巧合。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并非我的预测有多准确。”
四、淝水章
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吞并东晋。拾遗子在东晋边境小镇,与一位书生相遇。书生担忧地说:“苻坚兵力如此强大,东晋怕是难以抵挡,国家危矣!”
拾遗子平静地说:“兵力多不一定就能取胜。东晋虽弱,但上下一心,又有长江天险。况且战争之中,变数太多,谁能说定结果呢?”
书生追问:“那你觉得东晋有机会获胜吗?”拾遗子说:“也许会有意外发生,让局势逆转。但意外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我们都无法提前知道。”
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苻坚的百万大军溃败。书生再次找到拾遗子,惊讶地说:“你之前说的意外真的出现了,东晋竟然赢了,你是不是能预测未来?”拾遗子苦笑:“我哪有这等本事。前秦军队的混乱、东晋的奇袭,都是巧合。一切都是注定的,不是我能算出来的。”
五、靖康章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局势动荡不安。拾遗子在汴京街头,遇到一位商人。商人焦虑地问:“先生,金兵来势汹汹,汴京能守得住吗?”
拾遗子叹了口气说:“朝廷内忧外患,局势艰难。但城池能否守住,不是我们能轻易判断的。也许有能人出现,也许有转机发生,但这些都难以预料。”
商人急切地说:“您就不能给我指条明路,让我知道该怎么办吗?”拾遗子说:“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战争的胜负、朝廷的决策,都充满变数。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久后,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商人再次见到拾遗子时,悲愤地说:“你之前说的转机怎么没出现?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汴京守不住?”拾遗子无奈地说:“我真的无法预测未来。汴京的陷落,是各种因素凑到一起的结果,是注定的巧合,不是我能提前知晓的。”
六、崖山章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拾遗子在沿海一处渔村,与一位渔民交谈。渔民忧心忡忡地问:“大宋会不会就这样亡了?”
拾遗子望着大海,缓缓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南宋如今内忧外患,元军又势如破竹,但最终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准。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也许一切都是定数。”
渔民追问:“那您觉得奇迹会出现吗?”拾遗子摇摇头:“奇迹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我也不清楚。我们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崖山海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幼帝跳海,南宋灭亡。渔民再次找到拾遗子,痛哭道:“你说的奇迹没有出现,大宋还是亡了,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会这样?”拾遗子长叹一声:“我无法预测未来。南宋的灭亡,是诸多巧合凑成的注定结局,并非我能提前预知。”
七、土木章
明朝正统年间,瓦剌入侵,明英宗朱祁镇亲征。拾遗子在京城街头,与一位老兵相遇。老兵担心地说:“皇上亲征,这仗能打赢吗?”
拾遗子说:“打仗靠的不只是勇气,还有谋略。皇上虽有决心,但行军打仗,变数太多。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老兵又问:“那您觉得皇上会平安归来吗?”拾遗子说:“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战场上的意外、敌军的策略,都会影响结果。我们只能希望一切顺利。”
后来,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俘。老兵再次见到拾遗子时,悲痛地说:“你之前说的变数真的出现了,皇上被俘,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会这样?”拾遗子连忙说:“我哪里能预知未来。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是各种巧合凑到一起的结果,是注定的,不是我能预测的。”
八、后金章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与明朝在萨尔浒展开大战。拾遗子在辽东一处小镇,与一位猎户交谈。猎户紧张地问:“明军这次能打败后金吗?”
拾遗子说:“战争胜负,难以预料。明军虽兵力不少,但后金也不容小觑。双方的部署、地形、天气,都会影响战局。”
猎户追问:“那您觉得哪方胜算更大?”拾遗子说:“我也说不准。也许会有突发情况,改变战争走向。但这些突发情况什么时候出现,我们无法提前知道。”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猎户再次找到拾遗子,惊讶地说:“你之前说的突发情况真的出现了,明军败了,你是不是能预测未来?”拾遗子摇摇头:“我不能预测未来。明军的失败,是各种巧合造成的注定结果,并非我能提前知晓。”
九、武昌章
清朝末年,武昌起义前夕。拾遗子在武昌城内,与一位青年学生相遇。学生激动地说:“如今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武昌会不会成为革命的起点?”
拾遗子冷静地说:“革命之事,充满未知。武昌虽然有革命力量,但能不能成功发动起义,引发全国响应,谁也说不准。”
学生急切地问:“您觉得起义会成功吗?”拾遗子说:“我无法判断。起义的时机、人员的组织、外界的反应,都充满变数。一切只能看命运的安排。”
武昌起义爆发后,迅速得到全国响应,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学生再次见到拾遗子时,兴奋地说:“您之前说的变数成就了革命,您是不是早就知道武昌会成功?”拾遗子摆摆手:“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武昌起义的成功,是无数巧合凑成的注定结果,不是我能预测的。”
十、直奉章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直奉战争一触即发。拾遗子在天津街头,与一位商人交谈。商人焦虑地问:“直军和奉军马上要开战了,这仗打完,局势会变成什么样?”
拾遗子说:“军阀混战,受苦的是百姓。至于谁能获胜,局势如何发展,不是我们能轻易看透的。战场上的意外、各方势力的介入,都会改变结果。”
商人追问:“那您觉得哪方会赢?”拾遗子说:“我也不知道。也许一个小小的决策、一个偶然的事件,就能让战局逆转。但这些我们都无法提前预知。”
直奉战争结束后,奉系军阀获胜,势力进一步扩张。商人再次找到拾遗子,感慨道:“您之前说的意外真的影响了战局,您是不是能预测未来?”拾遗子笑着说:“我不能预测未来。直奉战争的结果,是各种巧合注定的,并非我的预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