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天章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北平城郊有座藏书楼,里面住着个爱琢磨事儿的拾遗子。有天,他翻到本讲牛顿的书,这牛顿研究了一辈子物理,到最后却琢磨起第一推动力是谁,结果来来去去想不明白,就只好悲催的信上帝去了。拾遗子挠着头,拉来教书先生老陈讨论。
“您说,牛顿那么聪明,为啥研究到最后反而糊涂了?”拾遗子问。老陈推了推眼镜说:“他总想弄清楚宇宙万物最初是谁推动的,可这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没个头啊!”
拾遗子点点头,又皱起眉:“那要是一直这么钻牛角尖,非得找出个因果,人不就困在里头出不来了?”老陈叹了口气:“可不就是,越想找源头,越觉得所有事都是注定的,最后只能把答案交给虚无的神。”
从那以后,拾遗子看着天上的流云、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想:要是非要给每件事找个注定的理由,人就像被困在迷雾里,看似在找方向,实则原地打转,把自己绕晕了。
二、辨日章
春秋时期,拾遗子跟着商队路过洛阳城郊。路边两个小孩正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说太阳早上离人近,因为早上太阳大得像车盖;另一个说太阳中午离人近,因为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
拾遗子凑过去,笑着问:“你们为啥这么笃定自己说的对?”一个小孩仰着头说:“这还不简单?东西离得近就看着大,远就看着小!”另一个小孩不服气:“那热的时候不就是离得近才热吗?”
拾遗子没急着回答,而是问:“那你们想过,太阳为啥会这样?是一开始就注定这么运行,还是有别的原因?”两个小孩愣住了,挠着脑袋说不出话。
拾遗子接着说:“就像你们争论太阳远近,非要找个确定的答案,可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呢?一直陷在这种循环的问题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困惑。”商队的老板在一旁听了,也连连点头:“是啊,有些事儿没必要非得争出个因果,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三、弈局章
战国年间,拾遗子来到齐国都城临淄,听说有个棋艺高超的弈秋,能同时教两个人下棋。拾遗子便登门拜访,正巧看到弈秋教的两个徒弟对弈。
一个徒弟全神贯注,听着弈秋的讲解;另一个徒弟虽然看着棋盘,心里却想着天上飞过的大雁,琢磨着怎么把雁射下来。一局结束,认真学棋的徒弟大胜。
拾遗子问弈秋:“您说,这两个人学棋的结果,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吗?”弈秋摇摇头:“哪有什么注定,不过是一个用心,一个不用心罢了。”
拾遗子又问:“那要是有人非要认为,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有学棋的命,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岂不是陷入了怪圈?”弈秋笑着说:“若这么想,人就不用努力了,反正一切都是命。可若只信命,不去尝试,不去改变,又怎么知道结果如何?过分纠结宿命,就像困在棋盘里走不出来。”
四、治水章
夏朝时候,拾遗子跟着族人生活在黄河边。那年洪水泛滥,族人推选了有经验的伯鲧治水。伯鲧觉得水往低处流是注定的,就用堵塞的办法,结果洪水越堵越凶。
拾遗子看不明白,跑去问伯鲧:“您为啥一直堵水,不试试别的办法?”伯鲧皱着眉头说:“水天生就往下流,不堵还能咋办?这都是命啊!”
后来,伯鲧治水失败,他的儿子大禹接着干。大禹不再相信水的流向是注定的,带着大家挖渠开沟,把洪水引到大海。拾遗子看着大禹忙前忙后,感慨道:“要是只信宿命,觉得洪水泛滥是注定的,那大家就只能等着被淹。可换个思路,不去纠结水为啥会这样,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反而有了出路。”
五、辩马章
东汉年间,拾遗子在马市上闲逛,看到有人在争论一匹马的好坏。一个人说这马骨骼奇特,将来必定是千里马;另一个人反驳,说马的好坏要看后天训练,和天生的骨骼没关系。
拾遗子走上前问:“你们争来争去,是觉得马的能力是生来注定,还是后天造就?”两人都争着说自己有理。拾遗子笑了笑:“如果只认定马的命运是天生注定,那不管怎么训练都没用;可要是觉得后天训练万能,忽略马本身的资质,也不对。”
“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直纠结下去,能得到什么呢?倒不如好好养马、驯马,把眼前的事儿做好,总比陷在虚无的争论里强。”拾遗子说完,周围的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六、观星章
唐朝时期,拾遗子在长安结识了一位观星人李长庚。李长庚整天夜观天象,说人的命运、国家的兴衰都藏在星星的轨迹里。
有一天,长安城里突然传出要发生大事的消息,说是李长庚观测到星象有异。拾遗子找到李长庚,问:“您真觉得星星的变化能决定人的命运?”李长庚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这都是上天注定的,星象一变,人间就有大事发生。”
拾遗子摇摇头:“您只盯着星星,却不看人间的实际情况。要是大家都信了您说的,觉得一切都是命,那谁还愿意努力做事?就像非要弄清楚星星为啥这样运行,是一开始就注定的,还是有别的原因,最后只会把自己绕晕,还不如多关心身边的事儿。”
七、耕牛章
宋朝时候,拾遗子在乡下住着。邻居家有两头耕牛,一头强壮却脾气倔,另一头瘦弱但听话。主人觉得强壮的牛生来就该多干活,结果这头牛经常偷懒;瘦弱的牛主人没抱太大期望,反而勤勤恳恳地干活。
拾遗子和主人聊天时说:“您总觉得牛的表现是天生注定的,可这样想对吗?强壮的牛要是好好训练,说不定更能干;瘦弱的牛要是精心喂养,也可能变得强壮。”
主人叹了口气:“我是想着,牛的命都是定好的,就没去多想。”拾遗子说:“过分相信宿命,就像给牛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不仅限制了它们,也限制了自己的想法。要是不纠结这些,说不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八、酿酒章
元朝年间,拾遗子在山西的一家酒坊当学徒。酒坊老板觉得,酿出好酒全靠祖传的秘方和当地的水土,是老天爷注定的。
有一次,酿出的酒味道不对,老板只是叹气,说这是命。拾遗子却仔细观察,发现是酿酒时温度没控制好。他跟老板说:“酿酒可不全是靠注定的事儿,温度、时间这些细节也很重要。要是只信命,不去找问题,以后还会酿出不好的酒。”
老板一开始不信,可试了几次调整温度后,酒的味道果然好了。老板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一切都是命,现在才知道,过分纠结宿命,反而耽误了事儿,不如踏踏实实地找问题、解决问题。”
九、行医章
清朝年间,拾遗子在江南认识了一位老郎中。老郎中看病只看病人的面相和生辰八字,说人生病都是命中注定的。
有一回,一个孩子发烧说胡话,老郎中看了看就摇头,说这孩子命里有灾。拾遗子看不下去,去请了另一位年轻郎中。年轻郎中仔细诊断,发现孩子是受了风寒,开了几副药就治好了。
拾遗子对老郎中说:“您总觉得生病是命,可要是不仔细看病找病因,只信宿命,那不是耽误病人吗?就像非要弄清楚人生病是先有因还是先有果,陷在这种循环里,不如好好研究怎么治病救人。”老郎中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十、制陶章
明朝时候,拾遗子在江西景德镇跟着一位陶工学做陶器。这位陶工觉得,陶器能不能烧好全看窑神的意思,是注定的。
有一次,烧出来的陶器全裂了,陶工只是对着窑神牌位磕头,说这是命不好。拾遗子却仔细查看,发现是窑里的火候不均匀。他和陶工说:“烧制陶器不能只靠运气和宿命,得多研究火候、窑的构造这些问题。”
陶工半信半疑地跟着拾遗子调整烧制方法,果然烧出了精美的陶器。陶工感叹道:“以前总觉得一切都是注定的,遇到问题就怪命。现在才明白,过分纠结宿命,啥事儿都干不成,还得靠自己去摸索、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