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崇祯逆天改命 第33章 烛夜议政

作者:执剑之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5 14:14:4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夜至三更,烛影摇曳,映得乾清宫一片昏黄。

朱由检伴着这烛光,眉头紧锁,正细细批阅奏折。

王承恩瞧在眼里,疼在心头,轻步上前,忙将手炉往前递了三分,低声劝道:

“陛下,夜已深沉,该休息了。”

朱由检闻言,将手中奏折轻轻放下,抬手揉着眉心,目光望向王承恩,问道:

“王伴伴,你说那毛文龙,真如奏折中所言那般不平吗?”

王承恩微微一怔,如今他不过是乾清宫总管太监,按理,这般朝政之事,他是不敢轻易置喙的。

略一思索,他小心翼翼道:“陛下,若陛下欲知此事,何不召见阁老询问一番?”

朱由检心中虽有些意动,但是转念一想,现在宫门已锁,若让一位五六十岁的阁老,于这深夜乘吊篮往返宫中,实在是于心不忍。

所以问道:“今日是哪位阁老在内阁值守?”

王承恩思索片刻,回道:“回陛下,今日乃是李阁老在内阁当值。”

朱由检闻言,脑海中浮现出李国普的身影。

想当初,魏忠贤权势滔天,以同乡之情拉拢李国普,然李国普坚守本心,断然拒绝与魏忠贤交往,在朝中实在是少有的忠贞大臣。

而且在自己继位之初,监生胡焕猷就因弹劾李国普而被革职,李国普却不计前嫌,反而举荐胡焕猷。

如此之人,在这朝局纷乱之时,宛如一股清流。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着王承恩说道:

“王伴伴,劳烦你走一趟内阁,送一壶青梅酒给李阁老,为其暖暖身子。再将这毛文龙的奏折交予他,就说朕欲见见这毛文龙。”

王承恩听罢,忙抬头看了朱由检一眼,随即又急忙低下头,恭声道:

“遵旨,陛下!”

王承恩接过朱由检手中的奏折,快步走出乾清宫。

朱由检望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目光一转,看向从懿安皇后处借调而来的方正化,问道:

“方正化,你这些时日与孙将军、周遇吉他们相处得如何?”

方正化没想到陛下会突然问及此事,心中一喜,忙回道:

“回陛下,起初我们虽有些误会,但不打不相识。尤其是那周遇吉,骑射之术堪称一绝,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朱由检微微点头,此前不过让方正化传过一次话,之后便三番两次从懿安皇后处借调,此次更是与高时明一同前来,略作思索,朱由检说道:

“很好,你在御马监与孙应元等人好好共事。你去传话给涂文辅,让他将勇士营骑兵增至三千人,战马多多益善。无论是御马监马场,还是京营、太仆寺的战马,皆要多多收集。就说若此事办妥,朕必记在心中。”

方正化听闻,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说道:“陛下放心,奴婢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由检看着方正化一脸兴奋的模样,嘴角也挂上一抹笑意,说道:

“此事虽急,却也不必急于此刻,明日再去办吧。”

说完朱由检率先起身,朝着暖阁走去,欲好好休息一番。

毕竟如今身体尚在发育,养成良好作息,日后方有更多精力治理这大明江山。

话分两头,且说王承恩一路行至内阁,心中思绪万千。

陛下应当知道自己与魏忠贤乃同乡,而今夜陛下又派自己来见同乡的李国普。

这其中深意,他越想越觉混乱,不知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现在只想着尽快完成陛下交代的差事。

正思考的时候,忽然前方打着灯笼的小太监轻声言道:

“王公公,内阁到了。”

王承恩抬眼望去,只见文渊阁左侧一小隔间内,濛濛烛光摇曳,知是李国普尚未安歇。

“咚咚咚!”

王承恩抬手轻叩房门。

“谁呀?”

片刻后,门内传来一声询问,随即,房门缓缓打开。

只见身形消瘦、面容严肃的李国普立于门前,见是陛下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不禁大惊失色,问道:

“不知王公公深夜至此,所为何事,有何旨意?”

王承恩见状,微微一笑,言道:

“李阁老,这更深露重,不请咱家进去坐坐吗?”

李国普这才回过神来,忙道:

“还望王公公见谅,方才一时失态,请进。”

李国普侧身让开,邀王承恩一行人入内。

王承恩踏入门槛,对身后随从说道:

“你们两个在门口守着,不准任何人进来。”

两名小内侍躬身领命,待王承恩接过身后一人手中食盒,缓步走进屋内,房门便被合上。

值房内陈设简单,只有一案,一榻,数椅,和几架书架。

案头一盏油灯,火苗跳跃,映照李国普惊疑不定的神情。

等到王承恩将手中食盒置于桌案之上,笑着言道:

“李阁老,陛下得知阁老在此值守,特命咱家带来这青梅酒,为阁老驱驱寒气,暖暖身子。”

李国普闻言,忙朝乾清宫方向拱手言道:“多谢陛下赏赐!”

说完,李国普看向王承恩,问道:

“王公公辛苦跑这一趟,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无功不受禄,有些事,还是问清楚为好,方能安心。

见此情形却不答话,王承恩自怀中掏出一份奏折,置于案前,说道:

“陛下深夜批阅奏折,见此奏折后,迟迟难以决断。本欲召见阁老,然见天色已晚,不忍阁老奔波,故特命咱家前来。”

说完王承恩将奏折递到李国普手中,李国普接过奏折,只见封面之上写着《奏陈五不平事》,落款乃毛文龙。

他缓缓打开奏折,只见其中写道:

臣毛文龙谨奏五不平事:

其一曰,抚辽民、募青壮、老弱垦荒御敌,然将士饥寒交迫、器械匮乏,而内地却奢靡成风,此乃一不平也;

其二曰,东江、宁远遇同而待殊,东江兼济辽民百万,却屡遭克扣,此乃二不平也;

其三曰,徐敷奏惑众,致旅顺、石城诸将奔溃,门户危殆,此乃三不平也;

其四曰,自诩孤忠,反被诬类安、史,此乃四不平也;

其五曰,春战建奴,竟被谤避战,此乃五不平也。

李国普看完奏折,忽然想起今早接到的奏报,送去东江镇的军粮里,掺着一半发霉的粟米。

长叹一口气,言道:“那不知陛下是何意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